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宗教都宣傳自己的神是唯一的,我想是對的。假如在耶穌的世界里那耶穌就是自己世界的主,在如來的世界里,他就是自己世界的王。而哪一宗教的信眾就去哪個世界。幾乎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是教人向善的。我想既然都是往好的方向發(fā)展就不必起沖突,畢竟大家的目標一致。但人類有許多的優(yōu)點也有很多的惡。權利與人性的斗爭總是不可避免。小時候總在想這個世界上為什么有那么多壞人。慢慢的我發(fā)現(xiàn)人類似乎都是虛偽又善妒,自私也好利,但我又能如何,我也是其中的一員呀。天性使然,難以更改
這部電影本身,當然是為了致敬為天主教在日本的發(fā)展做出偉大犧牲的歷史傳教士們;當然更深刻的主題在于上帝是否存在,如何與上帝更好的在一起。
我很反感洗腦式的宗教宣傳,也反感任何試圖對比哪種信仰更加高大上的做法。各個宗教之間并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宗教的產(chǎn)生當然是由那個區(qū)域的文化原因決定的。而至于宗教勢力能否壯大,則完全是P-o -l-i-t-i-c-al力量的支持與權衡的結果。一個地區(qū)的證券統(tǒng)治需要某些理論包括儀式來證明其正當性。并不是宗教本質(zhì)即是如此,只是宗教的興旺需要這種支持為基礎
像《沉默》這樣帶著濃厚基督教色彩的電影,預計對大眾的吸引力會稍為遜色。另一方面,基督徒也不見得會拉隊捧場,因為這戲改編自遠藤周作的原著小說,當中涉及信仰的內(nèi)容并不全然符合「正統(tǒng)」的教條。當然,對比起導演馬田史高西斯1988年的作品《基督的最后誘惑》,《沉默》應不會像當年那樣引起教會高調(diào)的抗議。
《沉默》的敘事焦點都集中在男主角洛迪格斯神父的經(jīng)歷之上,包括他在日本禁教時期尋找恩師費雷拉的種種外部經(jīng)歷以及其有關「上帝對其受苦的子民沉默」之內(nèi)心掙扎
看了?沉默(2016) 馬丁斯科塞斯的這部爭議大作應該是近年最佳涉及宗教題材的電影。但結尾太曖昧了,如果沒有那個結尾,就是杰作(當然,這可能是遠藤周作的原著的問題,他本人也是日本的基督徒)。
因為前年去日本九州旅行,去過長崎和平戶港,正好也了解過那段歷史,島原之亂,“踏繪”,“隱藏的基督徒”…等等。電影很細致的把我腦中那段歷史影像化了出來。
影片最有價值之處是對“信仰”這個東西的探討。按照《人類簡史》里的說法,智人正是因為大腦的基因突變,發(fā)生了認知革命,可以產(chǎn)生信仰,導致大規(guī)模合作的可能,所以才打敗了其他的人種,最終統(tǒng)一地球。但也正是因為這些信仰,導致人類因為想強迫他人接受自己的信仰而連年戰(zhàn)亂不斷。這種影響直到今天還存在,昨天剛發(fā)生在倫敦的#英國議會恐怖襲擊#就是證明。
有種對中國人的批判說中國人沒有信仰,或者是把宗教信仰過于世俗化,功利化。以前覺得這個批判很對,現(xiàn)在漸漸認為在某種程度上這并非壞處。至少應該懷疑或者警惕抱持堅不可摧的信仰的人,因為這樣的人往往反而會給他人帶來災難。尾形一成…
《沉默》高水準的劇情片 別用迷信的方式理解科學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74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