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而讀書,周總理的為中華崛起而讀書我們都曾經背過。
自己呢,你清楚嗎?至少我是不清不楚的。只記得小時候玩的正嗨,老媽過來說,你要去上幼兒園了,于是每天一早哭哭啼啼的被趕去幼兒園。等每天早上不哭了,老媽看村里的小孩都去上小學了,又把我從幼兒園提到了小學,一年級二年級這么一級一級念上來,只知道上課那面那個叫老師,上課不老實的會被提到教室外面,要交作業(yè)還要做好,否則會挨訓。為了不被提出去,不被訓。只能老實,只能認真交作業(yè)。就這樣沒覺得時間的到了初中,上學成了習慣,習慣性的去學校,習慣性的上課盯著黑板,習慣性的寫作業(yè),也習慣性的去考試,以及后來習慣性的在考試中作弊。
到了初三,似乎一下子大家都開始格外認真,在學校有老師同學跟你說,在家有老爸老媽跟你說,要你認真讀書,考個好的高中。至于為什么沒人提,也沒想著去問,好像一切都是那么順其自然,大概這就叫傳統(tǒng),就像很少有人會去為什么要過年。
高三,更是到了瘋狂的程度,每個人都瘋。沒日沒夜的對著那幾個題目,死命的做,不會做就死命的去背
對于泰國電影的認識,我想很多人跟我一樣是源自2010年那部風靡內地的《初戀這件小事》這部關于初戀的純愛電影,仿佛一下子擊中了我們那顆向往愛戀的心。于是乎,泰國的電影好像如一夜春風吹進了我們的電影世界。拋開他們慣常的鬼片。青春片近些年真是出來了不少值得一看的作品。
就這樣我倒過來一一的看:首先就是2006年的這部《季節(jié)變換》一部簡單到純粹的青春小品?!鞍祽佟彼坪跏乔啻浩篮愕脑掝}。所以再次也沒有例外。男主為了心儀的女生而悄悄考進同一所大學,這個舉動本身就已經讓人感動了。喜歡男孩青澀的卻干凈的外形。女主的清純,女配的豪爽與細心。最喜歡的還是那種淡淡的思念,一切都藏在心中的愛,真的需要細細感受,細細聆聽~~不落俗套的結局也是整部影片的亮點之一。隨著季節(jié)的變化,音樂的交流,男孩也在成長,更懂得了選擇,并且做到。很棒的設計。
青春消逝的太快,希望我們都能在短暫的時光中保留并珍藏屬于我們的那一份純真。
你不喜歡吃青菜,為什么不告訴我?
你喜歡我,為什么不告訴我?
結局怎么樣已經不是重點了
這個故事,已經不存在女主角一說了
所有的情愫,所有的哀樂,都是屬于pom的
Dao只是故事的邊緣,甚至覺得她是委屈的。這樣一個燦爛的故事,
對她來說 是模糊的。
在這個故事里面,Aom比Dao豐富。
在那些青春的故事里,主角只是你。
最幸福的,其實是自己
2020-3-14,
泰國的電影,在處理人物的年齡上特別自然,在演員多少歲的時候,就演出那個年齡段應該發(fā)生的事情,沒有違和感。
這一點,應該說比我們國內的電視劇優(yōu)秀,確實有些電視劇,演員都30多歲了,還演學生,有點不太合適。
這部電影的劇情也相對簡單,中間還表達了父子之情。
兒子沒聽從父親學醫(yī)的要求,自己私自去改成學習音樂了,好在,最后父親選擇了讓步,尊重兒子的想法,雖然他內心還是很擔心兒子學習了音樂,以后可能會找不到工作。
但,他還是覺得應該尊重兒子的選擇,兒子喜歡的,支持就好。
幸福是什么,你永遠無法代替別人回答。這是一部干凈的電影,干凈到能替我掃掉內心堆積起來的一層灰塵,認清心中所想。
一切進行的都是這么的自然,從相遇、暗戀到追隨,從喜歡、猶豫到堅持,從平凡、掙扎到精彩,這就是我們的曲調。如同季節(jié)的變換,經歷了不同的情緒后,我們同樣在成長。
最高潮是女主角拉著跑掉的小提琴去面試申請獎學金的時候,刺耳的音樂卻在她情緒的感染下直達內心深處,讓人感動。那個可愛的日本老師,那些執(zhí)著于自己的喜歡的普通人:pom放棄了匈牙利、dao如愿追隨了古典音樂、aom作曲和pom一起玩樂、asshole樂隊緊張登臺、pom的爸媽繼續(xù)幸福的開著小店......大家各走自己選擇的道路。
看過初戀那件小事后才看的這部片子,男主角相比Mario來說顯得平凡,但正是因為如此才在看電影的過程中完全沒有負擔的投入。之前總喜歡評論一部電影考慮是否老套,現(xiàn)在想,哪有兩種人生是完全沒有相同的枝干的呢?喜怒哀樂,生老病死。可是有沒有哪兩種人生是完全相同的。電影也是如此。四季變換要牽出來講也不過是暗戀、理想罷了
“季節(jié)變幻”緊湊的喜劇片 青春片的一切要素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9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