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一些看了20集之后的感受,與其他電視劇不同的是父輩的榮耀帶給了我更多的共情。這群人好像不是在演戲,而是真的在一起生活,更重要的,我好像也融入了這樣一個群體,成為了他們的一份子,和他們一起因為開心而大笑,因為難過而痛哭。當(dāng)然這跟大家的演技是分不開的,郭濤老師,劉琳老師,晚意哥,等等等等一眾演員,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個性和夢想,但在那個年代,無可奈何,不能隨心所欲,所有人又為了所愛之人而改變,最后給我們呈現(xiàn)一個溫情,有愛的大家庭。
[父輩的榮耀]
三代人的變化,跨越時代的故事,如此厚重的體量,對演員的演技提出了極高的要求現(xiàn)實主義的敘事模式折射出中國普通百姓在中國社會歷史變遷中生活的變化、命運的沉浮和情感的體驗,不僅全景式地展現(xiàn)了東北林場興衰變遷下人們生存狀況的改變,而且通過家國同構(gòu)的雙重視角、真實立體的群像塑造、崇德向善的倫理營造了獨特的文化空間。故事聚焦于顧長山一家,這個因“意外”而組成的非血緣關(guān)系家庭,隨著時代變遷共同經(jīng)歷磨難卻不離不棄,跨度長達二十年的時間,以平民視角書寫了人性的真善美
反復(fù)品味劇中每個人物的命運後,我依然沈浸在一絲悲情之中。
林曉晴在東北定居了。在劇中,林曉晴成為了最引人註目的悲情角色。為什麼這樣說呢?有兩個原因:
首先,林曉晴只是充當(dāng)了男主的救命稻草。實際上,盡管飾演林曉晴的演員張月是四番,但她所扮演的人物與十番開外的鳳菊有著截然不同的性格。她的故事不是很多,仿佛她的存在就是為了讓男主角陳興傑的人生更加完整。
其次,表面上看起來能夠理解他人的心意,但實際上卻是因為陷入了戀愛的思緒。林曉晴並非存花無償養(yǎng)孩子的「聖母」
整個故事的發(fā)展可以分為三個時間段,90年代末,07年到14年,14年往后。
90年代末
國企下崗潮的大環(huán)境下,以及長期砍伐造成的植被破壞的現(xiàn)實問題下,林場自然也面臨著工資開不出砍伐指標減少的問題。故事的開頭就從長山看著著采伐指標規(guī)劃圖不知如何和工友開口說只有20個上山名額,特意讓存花準備了一桌好菜,想要請林局長吃飯來通過求情的方式想讓上級收回成命。
林局長知道長山的目的怕自己心軟話說不出口,直接選擇了在門口不進去和長山把問題講清楚,這里是新舊思想的第一次交鋒。站在國家的角度來說
家長里短,雞毛蒜皮,鄰里之間八卦一下,很溫馨,很感動。尤其是郭濤和劉琳老師兩個人都配享太廟。陳興杰,顧兆成,梁鳳琴,劉自強顧兆喜,每個孩子都那么好。調(diào)皮搗蛋的,沉穩(wěn)聽話的,爺爺就像是一個哲學(xué)家教給孩子們好多人生哲理。大爸和大媽都是這個世界上最善良最可愛的人。林場的這些家庭有互相算計,但也會慷慨解囊,真的特別好看,已經(jīng)看到十一集了。孩子們都長大了有的飛出去,有的留下來,但是家里永遠是根。
一般般的劇吧,我以為應(yīng)該和人世間差不多,期待過高了。與其說是父輩的榮耀不如說是母親養(yǎng)育了一家人吧,這個父親有點讓人喜歡不起來,一開始讓大家全都上山,陳父死了要怪他確實有點冤,但是毫無原則的好人確實不太適合領(lǐng)導(dǎo)崗位,搞得下面人誰也干不好活,還有做完心臟手術(shù)之后不顧自己的身體啥事他都要出來管,就算不愛惜自己身體也心疼下子女的付出好嗎?像被兆喜誤鯊那人下跪那段實在太尬了,太油膩了,真的,別自我感動,別人家兒子被鯊了,你出來說替你兒子道歉
《父輩的榮耀》一味規(guī)訓(xùn)女性奉獻的劇是沒有前途的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51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