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式幽默不是我的style??傊?,看這個片很少覺得很幽默,而且覺得時間好漫長,好漫長。
這部片子給予的啟迪是,演員的慣性動作,比如說費爾南多的撇撇嘴,這樣形成了角色的魅力。
以個人的審美品位來說,這個片子不好的地方在。
1,絮絮叨叨的節(jié)奏不好,喜劇片,本來就是另一種形式的懸念品。
2,殺妻這個情節(jié)上,笑料沒制作出來。欠缺火候。每次抓奸都沒抓成功,就是覺得不好笑。
3,導演目的是借用喜劇的外殼來諷刺人的虛偽,或是某種意識形態(tài)的墮落,總之,片子感覺賤賤的,少了些許溫暖。
本片是我的人生第6部意大利電影,前幾部是比較熱門的菜昂內的作品,意大利式離婚給了我特殊的感受,簡簡單單的幾段戀情連接了兩男三女,諷刺了人性更諷刺了60年代的稀奇規(guī)定,本片前面雖然有包袱,但是不代表這個電影是純正的喜劇片。
當時的意大利正處于戰(zhàn)爭重建時期,人們都比較低落,當時一大批導演致力于喜劇創(chuàng)作,以治愈大家都心靈。而且在當時受到天主教的影響,發(fā)布了一條奇怪的規(guī)定——夫妻之間無法離婚除非一方死亡。這就導致當年做的錯誤選擇(與自己不喜歡的人結婚),自己卻無能為力
看本片前有必要了解一些背景知識。其一,意大利60年代致力于戰(zhàn)后重建,一批喜劇誕生,風靡一時,其特點是喜感十足又不致過于惡搞,以免觸痛未愈之戰(zhàn)爭傷痛;其二,本片拍攝于1961年,當時的意大利作為天主教國家,由于宗教的戒律而有離婚禁止法,那時候想離婚,通俗得講“只有等到夫妻一方死才能看到婚姻的結束”——這就是所謂的"意大利式離婚",直到1970年該法律才廢除。這才催生了本片的故事,本片由導演皮埃特羅·杰米(Pietro Germi)根據小說《榮譽之罪》而觸發(fā)靈感,男主角為了和他愛慕的表妹結婚,不得不設計讓妻子出軌,然后殺死妻子。針對不合情理的婚姻法律條文,本片以喜劇的形式給予諷刺。由于涉及到殺妻等聳動話題,因此差點還被禁映,但上映之后卻大受歡迎,尤其是在當年嫌離婚非常麻煩的美國更是票房賣座,還榮獲了金球獎最佳外語片和奧斯卡最佳劇本。
本片由意大利國寶級男演員馬切羅·馬斯楚安尼(Marcello Mastroianni)主演,片中他完美的詮釋了一個輕浮、齷齪的中年男子的角色。馬斯楚安尼在本片中的形象是有代表性的:他結了婚
上海電影節(jié)的時候挑意大利電影看。我堅持了好幾年。第一次是這部: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303186/ 意大利式離婚。后來有: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302167/?suggest=%E8%8A%B3%E5%BF%83%E9%97%ADle 芳心他屬;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5156424/?interest=collect&ck=8shc 帕托的神秘失蹤;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6006558/?suggest=%E7%9C%9F%E4%BA%BA%E7%A7%80 真人秀
片子有好有壞。電影節(jié)小冊子上一般都會標注為喜劇片。但不是這樣的。意大利式離婚是黑色喜劇片,芳心他屬是悲傷的愛情片,帕托的神秘失蹤是推理片,真人秀是那類折磨人的恐怖片。哇!好有多樣性哦!不是這樣的。以上這些故事,都發(fā)生在同一個舞臺上,相同的肥胖老婆和同樣肥胖的七大姑八大姨、相同的勢利丈母娘,相同的附庸風雅的老丈人,斑駁的墻壁,馬車時代的公寓樓,銹跡斑斑的回旋樓梯鐵欄桿組成了死氣沉沉又不乏低俗樂趣的生活。一個小清新要是不甚落入這樣的生活,那種狀態(tài)基本可稱作“熬著”。
潔法洛不可能跟妻子離婚
意大利式離婚:精心設計的情殺換妻案!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31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