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視角下新加坡這個新生國家發(fā)展的縮影,穿插著新加坡1964的大暴亂、1969的暴亂和水災下華人在海外苦苦求生存的經(jīng)歷,這種苦僅僅是由天災人禍引起的。
但是招娣在華人圈中盛行的重男輕女思想中,備受壓迫與折磨,自己身為女性也成為重男輕女的一員,而且絲毫不感覺自己偏愛兒子的行為有何不對,在看電影的過程中幾乎被阿坤這個好吃懶做的弟弟氣到爆炸 ,為了不被氣死(開玩笑),一直提醒自己不能以現(xiàn)代視角看過去的歷史,堅持看完的目的還是為了看706的阿龍出獄后如何掀起風云以及唯一的兒子是否長成廢柴
雖然劇情里有很多歷史的東西,然而我看到的是溫情與正能量。女主是個舊社會且有著舊思想的樸實的婦人,被嫁作二老婆,因沒生兒子而被趕出夫家,回到娘家,娘家也說她不祥不肯收留,本是一個悲慘且沒有人情味的開頭,然而婦人通過她的勤勞慢慢改變了一家人,沒有特意改變,而是勤勤肯肯,努力向上的勞動。經(jīng)過時代的變革,一家人慢慢走向更好的生活,而通過一些只困因為親情而不計較一切,而慢慢感化了哥哥和父親……
在這個疫情無法出門的日子里,負能量越來越靠近,這樣的片子看了后,覺得只要生活積極陽光
講述了當時東南亞新加坡社會現(xiàn)狀,為糊口的百姓商販與城管以及地痞流氓之間的殘酷問題。以及海外華人思想的腐朽受傳統(tǒng)封建迷信思想的影響。例如拜觀音,重男輕女,信因果,宗族意識,種族沖突等。新加坡政府(李光耀)在一步步改善當?shù)厝说纳睿瑸樯鐣l(fā)展做出巨大努力和貢獻。想想這些糾察員也是替政府辦事,按規(guī)定辦事罷了,只是不合理的政府規(guī)定害了百姓。新加坡政府也在歷史進程中沒有讓人民失望。
怕八字不合或者算命算出將有禍害一家便強迫把剛出生沒多久的女兒送給富人養(yǎng)
和四叔兒子一樣,在我兒時福建
偶然間看到,連續(xù)看完兩部,感慨時代下女性的命運是多么的坎坷,聯(lián)想到我的媽媽,她也是家中的大姐,為了弟妹,失去了讀書的機會,是家中主要的勞動力。她的一生都在為別人而活,十幾歲是為弟妹,成家后是為子女,明年就60歲的她,還不懂得如何為自己活一次,外公外婆在世的時候,常常掛在嘴邊的就是“對不起,沒有讓你讀一天的書”。我想媽媽會原諒他們的,畢竟在那個時候沒有其他的選擇,愛是會以不同的形式出現(xiàn)的,我相信外公外婆很愛媽媽。我的小舅舅像極了劇中的大舅,曾經(jīng)也為了錢
昨天中午,點開優(yōu)酷,無意間發(fā)現(xiàn)了這部新加坡電影《我們的故事》,簡介中“海外華人的故事”幾個字搭配類似下南洋題材電視劇的海報封面,一看就是外婆最愛的劇情,我就猜到一定好看!
電影中的插曲十分復古懷舊,搭配60年代新加坡華人日常生活的畫面,讓我仿佛回到了小時候,回到了那個坐在外婆腳踏車后座的小不點,回到了外婆牽著我的小手走在農(nóng)場路上,聽到農(nóng)場場部的大喇叭傳來的歌聲,就像一杯馥郁芳香的濃咖啡,喝了久久回味。
果不其然,令人熟悉的閩南語系和馬來語帶來的異域風情
【我們的故事】以小見大的民族觀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2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