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面是真宏大 而且以那個年代都是真場面可沒什么動畫,據說連座椅坐的都是老佛爺坐過的。一幫大臣行禮整齊劃一!這么多年 場面 陣仗真是無出其右。主體稍顯散亂,除了結尾其實沒個對錯是非,可能是解放思想人人評述……
為什么要140……………………………………………還沒有…………………………………
劉曉慶和梁家輝主演,李翰祥執(zhí)導,只看這組合就意味著一個新的時代。前幾天劉曉慶還在博客中回憶那個時候的事情,當時她所有的演出收入要交給單位,任何外方人員贈送的禮品都要上交組織。李連杰也說過當時拍少林寺,制片方給的片酬有幾百萬,都必須交公,自己只能領到每天一塊錢的工資,太震撼,太刺激人了!
電影前邊基本就是個大女主視角,講慈禧如何一步步往上爬,一步步斗倒八大臣,把慈禧太后描繪的精明睿智有魄力有智謀,反倒是肅順這幫人張揚跋扈卻愚蠢而不自知~~
不敢說導演在褒揚慈禧,但至少立場是站在慈禧這邊的~一般觀眾,肯定把自己帶入到慈禧這個陣列然后希望她能贏!
然而最后突然畫風一轉,搞了個“人彘”事件,慈禧掌權后把“老同事”麗妃剁手跺腳放到酒缸里腌咸菜一樣腌著,并且百般言語羞辱,折磨的生不能生死不能死,一個刻薄惡毒心理變態(tài)的女人的形象立刻躍然出來!
這童年陰影啊
李翰祥的片子我看的不多,但卻是看一部愛一部。
在我眼里,能夠把古裝片拍得這么有美感,這么有意境的導演,除了李翰祥,大概就只有胡金銓了,而在處理歷史題材上,則根本無人能出其右。這與他深厚的文化底蘊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也是我之所以佩服與喜愛他的重要原因。
而且,最重要的一點是,李翰祥并沒有因此而墮入那種作者電影,或者說,迷戀于自我風格而無法自拔,以至于完全不考慮觀眾,不考慮票房的境地。李翰祥的古裝片,歷史片,不但畫面優(yōu)美,語言優(yōu)雅,深有意境,并且場面宏大,曾拍過許多經典的宮闈歷史巨片。他的古裝歷史片,雅而不俗,但并沒有舍棄那些普通的觀眾,因此并不是陽春白雪的那種,無人問津,反而是雅俗共賞,博得滿堂彩。
正是由于他這種在藝術與商業(yè),或者說自我風格與觀眾趣味之間游刃有余的特殊才能,才使得他能夠得到商業(yè)氛圍極其濃重的邵氏公司的重用,才使得他在這么商業(yè)的公司里,還能排出那么極具個人特色,充滿藝術感,卻仍能票房飄紅的精彩電影。即使是在他純粹出于利益拍的一系列風月片中
這幾天對慈禧這段歷史很感興趣,尤其是聽完百家講壇隋麗娟教授的演講后,特意找來了幾個關于這段歷史的片子看看~《垂簾聽政》這部片子講述的是在苦命咸豐帝,肅順慈禧和皇后逃亡熱河避難的事情,以及最后處死八大臣~早聽說劉曉慶版的慈禧讓人印象深刻,果不其然啊,尤其是最后的面孔,不禁讓人戰(zhàn)栗,然后是梁家輝版的咸豐帝,那時候他好年輕的說~演的也不錯,把一個飽經憂患 無力回天 又不甘沉淪的咸豐帝演的很到位,而且還發(fā)現一個熟悉的面孔——張鐵林,飾演恭親王奕訢,那時候他好年輕啊,我還懷疑是不是他,看那眉宇間的一點,便確定無疑。
聽百家講壇說,這個電影還是有誤的~慈禧最后把麗妃做成“人彘”是虛有的,效仿的是兩千年前呂后殘害戚夫人的手段,拔其發(fā),斷其肢,啞其聲,剜其目,熏其耳,示為“人彘”,置于廁中受盡凌辱而慘死,只不過將茅廁改為酒缸。 這不過是丑化慈禧的一個方面。事實是麗妃并非慘為“人彘”。實際上麗妃并非死于咸豐十一年,而是死于二十九年之后的光緒十六年;是因病謝世。
還有肅順等幾位大臣的死
垂簾聽政:80年代佳片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7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