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講述了一個已婚女人在丈夫久病不起的情況下再次見到昔日戀人時的故事。影片里,人倫沒有被一昧地批判丑化,人欲也沒有被西方筆法描繪得轟轟烈烈,一發(fā)不可收拾,而是切合國情、眾所周知地曲折隱晦。影片似乎在人倫與人欲之間找到了某種平衡,人倫與人欲沒有相互剿殺吞噬,兩種聲音都有理有節(jié)地表達了自己,影片顯出一種平衡周正的美感,規(guī)矩方正與春意蕩漾在此互相映襯,互為表里,相安無事,相得益彰。吸取了中國古典詩詞的傳統(tǒng),借物喻人,以景抒情,富有詩情畫意,顯示了費穆導演的藝術(shù)特色。
看了兩遍,仍是為那淡淡的憂傷唏噓!
這部電影不適合人在心情浮躁時看,也不適合感情生活正甜蜜的人看。
我初戀的女友推薦我看的,但我卻在快要分手的時候才第一次看了,為中國還有拍得這么好的電影驚奇!
我認為電影都不適合評論,自己看自己體會吧。
這是一部向費穆致敬的翻拍之作,也是田壯壯所有電影中最精致最細膩的一部。田導拍草原馬幫片,可以讓觀眾聞到牛糞馬糞味,拍這部三十年代深宅大院的戲,就可以拍出很多幽怨香艷的氣息,拍出老上海電影的調(diào)調(diào),讓人不得不佩服。很多人都懷疑這不代表典型的田式風格,因其不夠粗狂。但是不向商業(yè)妥協(xié)的執(zhí)拗勁頭,卻正體現(xiàn)了導演的本色。
不是畢志飛的功勞,還真的不會會看這個電影。劇情上就是一個文藝搞破鞋的故事。用東北話說,叫給好人倒地方。劇情上沒什么的話,就看演技和節(jié)奏。也沒什么。放到現(xiàn)在,肯定會崩盤的。一個人扭來扭去的在樹上難過兩分鐘這種鏡頭,都是不可理喻的。無論他是不是在迎合語境的需要,這就是赤裸裸的敗筆。拍了很多南方庭院的鏡頭,勉強算是有點審美吧。那咔咔的皮鞋聲,一直在我腦中回響,充滿了簡陋的話劇感。在20年前說的過去。放到現(xiàn)在,鐵說不過去。無論是投放市場,還是作為一部藝術(shù)片,都差點意思。
【小城之春】2002年,理舊作,發(fā)現(xiàn)前后為它寫了四首詞,集中發(fā)一下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9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