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一個創(chuàng)業(yè)者,或許不會喜歡這部電視劇
如果不是一個總是失敗、徘徊而又不想放棄的創(chuàng)業(yè)者,或許不會堅持看完這部電視劇
如果不是一個理想主義者,期望有自己的一份文化事業(yè),卻與商業(yè)社會格格不入的奮斗者,或許不會領(lǐng)悟到洋港的煩惱
如果不是一個神經(jīng)大條,為兄弟兩肋插刀,平時總被人說成“不靠譜”的糊涂青年,或許不會對家樂這個角色一見如故
如果不是一個曾創(chuàng)過業(yè)卻總是失敗,迫于生活壓力,被生活改變,嘗試著改變自己卻不被朋友認可與支持,最后孤獨的承受一切痛苦艱難的人,或許不會明白浩東為何難有笑容
這部電視劇講述了三個大學(xué)生畢業(yè)后創(chuàng)業(yè),屢遭失敗,同甘共苦,最后反目成仇。我懷有私心的看完這部片子,感觸頗多,因為我大學(xué)畢業(yè)幾年來所經(jīng)歷的故事,在這三個角色中都有所體現(xiàn)。
我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很巧,我也想過辦一個本屬于自己的雜志,我一直很排斥混沌的社會,我想有一個自己理想的空間,一本不隨大眾的雜志,那段時間電子雜志正流行于網(wǎng)絡(luò),因為我也沒有錢辦實體雜志,所以想從網(wǎng)絡(luò)出發(fā)。一個剛畢業(yè)的年輕人想法總是“一意孤行”
支離破碎的,真好。
這是我除了《奮斗》之外一部基本一氣兒追完的國產(chǎn)劇,《奮斗》就不說了,太戲劇也太喜劇,而且太意淫。敏兒推薦這部的時候沒有多說什么,只是一再叮囑一定要看,他很少如此強烈,于是就看吧。
我說過,我們總是會在文學(xué)作品或者電影電視中尋找一切能夠?qū)μ柸胱臋C會,然后寄望能在那些濃縮的人生版本中尋找到今后道路的可能樣子。它們表現(xiàn)得越接近,你就會越期待能偷窺到命里注定的一絲絲玄機,得到一點點提示。
所以看過開頭之后,我就被抓住了,記得那天我就一度想把簽名改成:趙家樂,你他媽的就是一趙家樂!
因為很像,真的像。
接下來人物所面對的誘惑和選擇,做出的決定和促成的錯誤和傷害,都會使我不停地問:我會這樣么?我有沒有在不知不覺中給那些我最不愿失去最摯愛的人們帶來不可挽回永生不能磨滅的傷害?我有沒有幸能碰到這樣的人?
故事按照時間推移不斷地發(fā)展著,慢慢地,我發(fā)現(xiàn),原來我與之相像的不止趙家樂,還有袁浩東,甚至郭洋港。我想,我一定也會被現(xiàn)實推移著忘卻了原來最真實的樣子,身邊的人一定也是
血色浪漫之后,我唯一一部一集不差的看完的連戲劇。血色浪漫之于我,是一部浪漫的人生史實,是一本告訴我用什么樣的態(tài)度去生活的書;年代則是一部當(dāng)代人生活的真實寫照,告訴我怎樣去生存。
幾天來,一直生活在劇情當(dāng)中,寫論文時、吃飯時、走路時,甚至于同學(xué)說話時,我無時無刻不在思考劇中告訴我們的事實。整部下來,灰暗、陰郁、壓抑充斥著整個畫面,影響著我每時每刻的心情;劇中多次感動的眼眶濕潤;在最后,最后那一集,淚水終于從眼窩留了出來,嘴角開始抽動,好??!
開場,便是三人暢飲、團聚的場面,然后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著不知道干什么的業(yè)。他們除了夢想之外一無所有,夢想的光輝掩蓋了現(xiàn)實的艱辛。吃泡面的日子,從家里偷東西,在街上偷煤球,還有瞞著紫云,這一切對我是那樣的熟悉。當(dāng)時,應(yīng)該是幸福的艱苦,有朋友在身邊,永遠是幸福的。浩東,是一個胸中有大志,并且有能力成就自己志向的人。雖然有兩個親如兄弟的朋友,但是他內(nèi)心中,對自我和朋友的界線絕對的清楚地,從一開始就是。所以,他自己去火車站扛包,帶大家到餐館端盤子。他沒有沉溺于友情
這個一個非常好的片子!
很現(xiàn)實 ,但有些過于殘酷,
讓人動容,特別你有了家人,孩子。
劇情說是現(xiàn)實,其實有些不合邏輯,比如500萬的告密費,比如后面發(fā)生的一次次的悲劇。都有些刻意為之。
為了去突出這個劇的要表現(xiàn)的,兄弟友情,成長與蛻變,一次錯誤與一生的懲罰。這些要說的非常深刻,讓人感動。
花了近2個月看完了張建棟的《我們生活的年代》,不能不說劉燁的演技絕對是退步了。他演的“袁浩東”是整部戲的靈魂人物,但縱觀30集,也不見劉燁有把握的住角色的跡象。臺詞像拿著劇本照念的感覺,人物的表演,尤其是眼神和肢體語言方面,退步很明顯。
不知道劉燁是怎么想的,好像娶了個法國老婆,順便把靈魂也轉(zhuǎn)移了。比起《血色浪漫》里的鐘躍民,差的不是一點半點。
這部戲被戲稱為70后的《奮斗》,感覺張建棟太“拿”了。戲走的不連貫,情節(jié)轉(zhuǎn)折的地方過于唐突,讓我有些失望。
同名主題曲做的很好,符合這部劇想表達的東西。
時間流去,有些東西總會變的。
我們都倔強,都固執(zhí),都難過地徘徊在過去的那個無限留戀的年代里,但人和事還是要變化,不管是往那些好的壞的,希望的不希望的,必須嘗試去接受,惟有先接受,才有再次尋回快樂的可能。
當(dāng)年為了劉燁沙溢看,看了幾集沒看進去。如今為了李光潔看,看了一集還是看不進去。
不是他們演得不好,故事實在無法讓人產(chǎn)生共鳴,這就是代溝吧。
可是,90年代不是遍地機會創(chuàng)業(yè)的最好年代嗎?大學(xué)也沒有擴招,競爭也不激烈吧。怎么這戲就拍得如此悲情呢?
即便說那個年代真是如此艱澀,也總有堅韌不拔積極向上的陽光青年吧,何必要選取這樣一個陰暗的角度?相親相愛的如親兄弟的朋友,一涉及利益就吵架,據(jù)說最后三個人全變了,狹隘實際狡猾。那么,整個片子真是從頭到尾陰暗得讓人看不到一點希望了。我只看了幾集,但是除了壓抑還是壓抑,縱然是幾個帥哥挑大梁,也沒有一點歡樂,一點都沒有。不得不第二次放棄了。
編導(dǎo)想通過這個戲表達什么呢?人性的陰暗社會的陰暗?然后讓觀眾對生活對人類都失去信心?還是說善意提醒人們防人之心不可無?可是天天懷抱一顆防備之心不累嗎?編導(dǎo)到底要給觀眾什么?費解。
或許,編導(dǎo)從沒想過給觀眾什么,只是個人人生觀世界觀的輸出。那么,太自私了。
或許編導(dǎo)是以此為反面教材警示世人的吧??上?,從眾多評論來看
“我們生活的年代”匠心愛情片 十年,足夠改變一切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21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