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看這個節(jié)目最重要的是尊重多元吧。術(shù)業(yè)有專攻,經(jīng)歷各不同,很難要求每個人都說到自己心坎里,不正是觀點、思想的不同碰撞和交融才能引人思考嗎。正所謂君子和而不同,若都高度一致,啟迪同樣無從談起。最粉的是李玫瑾教授,這種思維和觀點明了,清晰的女性簡直就是魅力無窮...眼睛仿佛看你一下便直抵心底。還有馬爺也太可愛了,果斷成為孫女粉,再推薦一個馬爺?shù)摹恫┪锲婷钜埂?,這種娓娓道來的慢熱節(jié)目反而少了一些觀眾。在閱歷不足、識人有限的年齡
十分清晰地記得是18年那次看完話劇回來,在女友的推薦下邊吃燒烤邊看了第一集,才一發(fā)不可收拾地在兩個月時間里看完了《圓桌派》全三季。一檔看著節(jié)奏舒緩但內(nèi)容卻精彩紛呈的文化類脫口秀節(jié)目。
人才是節(jié)目的靈魂,所以竇文濤作為鎮(zhèn)魂基石,以資深文化人為主(相當一部分源于他在鳳凰衛(wèi)視工作期間結(jié)識的),鐵三角梁文道、許子?xùn)|、馬家輝,以及馬未都、陳曉卿、李小牧、周軼君等,當然蔣方舟這個半花瓶半文化新元素的存在也很有意義。嘉賓的組成已經(jīng)表現(xiàn)了其高端文化格調(diào)、包容面廣的特點
《圓桌派》第三季某期聊“細節(jié)”,史航:“我個人覺得,首先得看你對人世間的態(tài)度,如果你對人世間夠悲觀,那么關(guān)注細節(jié)都是觸底反彈,看到的都是好消息;如果你對人世間夠樂觀,細節(jié)放大一切一定是處處打折扣;所以我覺得凡事先悲觀到底,然后盡情地放大細節(jié),總有好消息。”聽上去挺拗口的,還不太好理解。
年輕時總是敏感的,所謂“悲春傷秋,竹碧松翠梅為潔”。隨著年齡漸長,感覺自己慢慢的脫敏了,不常做小兒女之態(tài)
竇文濤是妙人。
甚至可以說是國內(nèi)主持界第一妙人。
竇文濤的“妙處”,在于他能給聊天賦予魔力。
有他在,一場聊天就會變得饒有趣味;有他在,參與聊天的每一個人都會自然而然地進入自己的舒適區(qū)。
他做的聊天節(jié)目,觀眾樂意看,一點兒都不會覺得無聊。
這是二十年《鏘鏘三人行》積攢下來的功力。
也是超高情商和反應(yīng)能力的展現(xiàn)。
《鏘鏘》停播之后,想看他聊天,就只能等《圓桌派》了。
盼望著盼望著,終于來了——
《圓桌派 第三季》
喜歡《鏘鏘》的人,少有不喜歡《圓桌派》的。
“三人行”變成了“四人談”,還是原來的味道。
還是那么自在,還是那么真實。
節(jié)目剛開始,竇文濤就樂呵呵地說:
“咱們幾個聚在一起,這可以胡說了?!?br> “胡說”這兩個字,正是《圓桌派》這個節(jié)目的精髓所在。
“胡說”不是“瞎說”,而是無拘無束地說。
老友聊天,隨心隨性,才能聊得舒服。
幾位嘉賓和竇文濤聊得舒服了,觀眾也就看得舒服了。
能在“胡說”中聊出觀點,聊出趣味,不容易。
【圓桌派 第三季】漲知識了,很多問題從來沒有想過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22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