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是一個量變到質(zhì)變的過程,蛻變與崩壞總在一念之差。電影《露西亞之后》的結(jié)尾給人感覺就像一瓶陳年烈酒忽如其來的后勁,像一股生猛的浪潮撞擊的你的胸口,久久無法平息。
導演兼編劇米歇爾·弗蘭克以一種冷靜到窒息的畫面風格,用固定機位長鏡頭述說一個女孩遭受的霸凌的故事。以一種觀察的角度,讓事件肆意的瘋漲直至失控。在沒有配樂的渲染下,畫面中人物神情動作就顯得格外顯眼,畫面的表現(xiàn)張力也得到了提升。
一切霸凌的源頭其實都是負面情緒的失控,卡米拉的嫉妒, 荷西的推卸,亞蕾的懦弱,亞蕾同學們的從眾,便使這場霸凌長出了苗頭,直到不可收拾,理所應當,而亞蕾的父親對女兒心不在焉的關心,使剛失去母親的亞蕾沒有及時補充到父愛,讓她更加的無助與彷徨。亞蕾的父親把喪妻之痛寄托于工作,卻沒有想到她的女兒正在經(jīng)歷一場青春的煉獄。
最后的父親做法也是一種反社會暴力的擴展,但誰又能明白,他的人性早就被喪妻之苦和喪女之痛碾碎成沫了,于是他選擇報復,一種無奈又悲哀的做法。
《校園欺淩後》 :越平靜,越憤怒
(原載於《時代論壇》一三七三期.二○一三年十二月廿二日)
又名: 露西亞離開之后(臺) / 露西亞之后 Después de Lucía (2012)
http://brucelaiyung.blogspot.hk/
其他的校園欺淩電影,可能會以受欺的主角自殺,或主角向其同學血腥報復來收場?!缎@欺淩後》 (After Lucia)則袒呈社會文明法則的崩潰,且暴虐不限於青少年,而是成年人世界也呈崩塌狀態(tài),以叢林法則來對應(而非解決)。原戲名的Lucia應是女主角Alejandra 亡母
女主角和同學初嘗性愛被錄了像,然后性愛視頻被人放到校園網(wǎng)上,本以為不過又是一個艷照門事件而已,但這僅僅只是校園暴力的導火線而已,校園暴力遠遠超出成人的想象!
在同學們歡聲笑語的另一扇門背后,你能想象得到未成年孩子所犯下的罪惡嗎?雖然鏡頭并未向我們展示任何暴力場面,但我的拳頭還是不由得攥緊了,最終這拳頭變成一把匕首,深深扎進了我的胸口。
那些冷漠的同學們,給她灌酒,給她撒尿,逼迫她下海洗澡,直到她最終消失在黑漆漆的大海之中。
很多人可能會責怪女主角為什么不去反抗,為什么不告訴老師或父親,這樣故事結(jié)局就不至于那么悲慘了。而我卻特別能理解。小時候我也在學校里遇到了一些麻煩,但告訴老師和家長之后,他們頂多就是輕描淡寫的訓斥一番,根本于事無補,反而會加重壞同學的報復。記得二年級和同學玩跳繩,后來她的跳繩不見了,就賴我給她搞丟了,而事實上她是擔心自己回家被母親揍而已。我明明是冤枉的,但卻每次在放學之后遭受她和幾位同學的圍攻。這件事持續(xù)了大概一學期?,F(xiàn)在想想,父母當時也知道這件事
電影里最讓我生氣的部分不只是吃醋的女孩幫,或者一心想吃豆腐的該死男同學。更多的是,拍攝,并矢口否認上傳,得知因為此時讓女孩受到無盡凌辱而袖手旁觀的始作俑者。盡管說這個人渣為自己的行為終于受到了輕微的懲罰,但是我仍舊沒有覺得正義得到了充分的伸張。
關于女孩的隱忍,很多人不能理解。甚至很多短評上面甚至說女孩的悲劇是咎由自取一類無知且無恥的評論,著實是冷漠可鄙!縱觀華夏歷史,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數(shù)萬萬人民在面對列強的法西斯欺凌侵犯時,那超強的,驚世駭俗的“包容”和“放縱”!
我相信,在回憶的苦酒和現(xiàn)實的糞池之中,一個少女的無所適從實在毫無爭議。即便養(yǎng)尊處優(yōu)一帆風順的城市公子公主們,似乎也都難免迷茫無措的一段。
影片畫上了潮濕的帶著缺口的句點,留下平靜而洶涌的苦澀,和濤濤不絕的憤怒。而這種憤怒的意義也無疑是關注青少年問題的一次鳴鐘和呼喚。
全篇的固定機位和長鏡頭,加深了整個事件的真實感。第三者現(xiàn)場視覺的的運用也提升了電影語言的可信性。拋開了配樂的煽惑,卻陡增了故事的張力
《露西亞之后》越平靜,越憤怒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0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