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前半部是精彩頻出,各路好漢紛紛登場,中國好歌曲前幾期精彩頻出,各種風格的好音樂紛紛登場,讓人熱血噴涌!水滸後半部就進入黑暗的層面,中國好歌曲后幾期不也是同樣黑箱操作嗎?各種不公正還都明著畫在臉上啊,請問央視,您是不是認為觀眾都是低能兒?本來味道很正的歌曲改編的面目全非,您們也配叫導師?本來以為中國好歌曲引入原創(chuàng)是新音樂的春天,未曾想又被央視這套黑拳打了個稀巴爛!
自己寫歌,自己上臺唱自己的歌。
燦星是體制外的制作公司,所以他們給了選手最大的空間。
從選手的身上,每次都被他們堅持不懈的奮斗精神感動。
不管路在哪里,只要堅持,堅持,再堅持,他們就站在了臺上。
寫歌的,比只唱別人的歌炫耀嗓子的要藝術的多,也更令人敬佩。
這個節(jié)目不是看八卦,不是看緋聞,不是看導師,而是看王曉天們怎么一步步堅持,為王曉天們的精神感動!也更鼓勵自己,加油!
1.霍尊。太精致了,唱腔也美。家庭熏陶的資源型選手。
2.涂議嘉。好喜歡不噪的獨立搖滾,但是唱得太稚嫩。天才型選手。
3.張嶺。這個爵士玩得很有味道??!可惜我總是不喜歡爵士的歌詞。
3.鈴凱?!?a href="/d/id47165.html">一個人》挺精致,舞臺表現(xiàn)力也不錯,唱得也不錯。
4.謝帝。氣息和flow真的很不錯誒!即興part到后面那些彈樂器的老師都能給直接編上曲,老師們太厲害了??!
5.王曉天。標準的土民謠,歌詞抓不到人,作曲簡單卻也沒味道。
6.莫西子詩。好聽,精致,唱得也不錯。
7.劉金?!兜谑荒辍凡幌矚g她的唱法
昨天在網(wǎng)上匆匆忙忙拖地看完了第一集。這個其貌不揚,頭發(fā)油亮,還略帶口音的周三讓我想到了大街上在風雨中懷抱吉他吹著口琴的街頭藝人。當時不解四位導師為何拉桿,更不理解“多愁善感”的蔡健雅何以淚眼汪汪?所以一點不在乎他歸于誰的麾下。
相反,臺灣的那位街頭藝人帥帥的外形,加之港臺腔,蠻有明星潛質的,雖然……可能寫的歌一般吧~
這一集里我最喜歡的,當然是霍尊的《卷珠簾》。一邊聽著蝦米,一邊做飯……當悠揚的口琴聲響起,眼淚在眼眶中打轉……
“
到處都是高樓大廈,
到處都是飛機汽車,
壓得我喘不過氣,
現(xiàn)在該如何是好,
這世界變化太快了,
我沒有存款也沒有洋房,
生活我過得緊張”
人都是趨炎附勢的,作為基督徒的我,在內(nèi)心中也有自私的一面。同學電話里也說,太平年代還是亂世,苦逼的永遠是底層的那一群沒錢沒權沒本事的人,一大批人在金字塔低端,他們是人梯,踩著他們的軀體爬上去才能不被人踩。
中午同事聚餐,哥們兒三十多了還要想盡辦法降低身段去加拿大,為了剛出生不到一歲的兒子,他說在國內(nèi)太累了太壓抑,中小學生完全就是學習…
感覺現(xiàn)在的選秀節(jié)目都已經(jīng)開始挖大卡斯了,趙雷,天堂,周三,莫詩,紅豆老人家,趙氏孤兒,各種樂隊女主唱,在業(yè)內(nèi)已經(jīng)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口碑都擠破了頭要來參加選秀大喊“導師,我謝謝您全家”?還是不吝重金來做一檔打著選秀招牌賣著創(chuàng)作的節(jié)目?不過也好在除了中國好聲音外誰都不吃虧,挺好。
最初看的第一感覺就是:這真是一檔為了解放住在北京地下室,半地下室或者假裝住在地下室的眾位妖孽而生的一檔好節(jié)目,頗有百鬼夜行的感覺,各種藍調(diào),爵士,實驗,地下,重金,哥特都出來透透氣曬曬陽光也是好的,畢竟現(xiàn)在的網(wǎng)絡世界發(fā)達了,泡沫偶像組合已經(jīng)唬不住90后的小青年受眾了,該是時候讓電視節(jié)目真正脫離廣場舞從業(yè)人員的審美趣味去爭取一些年輕觀眾了,從這一點出發(fā),這個節(jié)目真得力薦才行。
妙的是四大導師,被所有人寄予厚望的劉老師在重新編曲的過程中選擇了“大制作””奢華“”高配置“”管弦樂“來改編,讓那些原本簡單,純粹,直搗人心的美好的發(fā)自內(nèi)心的聲音在追求高技術的喜大普奔的路上,盡皆夭折。你以為我說的是卷珠簾?nonono,反正那首歌再怎么改…
《中國好歌曲 第一季》我總得用一句話證明我看了吧!我是真的看了!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76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