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格瓦拉一直以來就是個熱點人物,作為一個“純粹的革命者”,他在世界范圍內都有自己的崇拜者,近十年來猶火。在影視中,他也是一個廣受關注的人物,關于他的傳記片也拍了不少,其中名氣比較大而且讓我印象深刻的有兩部:一部是《摩托日記》,另一部就是去年拍的《切·格瓦拉》。這部電影是由索德伯格導演的,分為上下兩集,上集叫作《阿根廷》,下集名為《游擊隊》。作為一部傳記片,這部電影是成功的,歷史感很強,演員的挑選與表演都還不錯,看完后能對這個不斷革命的傳主有個基本的了解。
《阿根廷》將格瓦拉如何參加古巴革命與他在紐約的活動交叉進行,紐約的活動以黑白紀錄片的方式穿插于故事之中,顯得更加真實,但對故事敘述的流暢性還是有一定的影響?!队螕絷牎穭t可看性更強一些,突出了故事性,人物的刻畫則不如第一部。在《阿根廷》中,我們看到了切·格瓦拉對革命的執(zhí)著,革命他人生的理想及生存的意義。在影片中紀錄片部分,切·格瓦拉在他的發(fā)言及接受記者的采訪時,不斷地為他純粹革命的理想賦予理性的邏輯
《切·格瓦拉:阿根廷》中的中心-外圍論思想與古巴革命
內容摘要:上世紀50-60年代,中心-外圍論作為一種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之間關系的理論學說首先產生于拉美。該學說認為世界分為中心(發(fā)達)國家和外圍(發(fā)展中)國家,前者在世界經濟中占據支配地位,而后者依附于前者并受到剝削。該理論提出后引起巨大反響,被認為是不發(fā)達世界像發(fā)達世界的現(xiàn)代化思想的有力回擊。2008年的戛納電影節(jié)上,由史蒂文·索德伯格執(zhí)導的影片《切·格瓦拉:阿根廷》獲得最佳影片“金棕櫚獎”提名,主演本尼西奧·德·托羅(Benicio Del Toro)獲得最佳男主角獎。作為格瓦拉系列電影的上部,重點描寫了切積極投身的由菲德爾·卡斯特羅領導的古巴革命,影片力求真實地再現(xiàn)格瓦拉的傳奇一生,特別重視描寫切的思想。其中我們不難看到這種理論的影子。
關鍵詞:切·格瓦拉 中心-外圍論 古巴 卡斯特羅
拉丁美洲的獨立運動興起較早,許多國家在19世紀就獲得了獨立,但古巴的獨立最晚。1901年1898年美國贏得對西班牙的戰(zhàn)爭后占領古巴。1901年古巴新憲法被迫接受“普拉特修正案”
索德伯格的非線性敘事我們都見識過,不過這次感覺玩脫了,碎片化過于嚴重。如果你對古巴革命和切格瓦拉不了解的話很可能看得云里霧里。好像格瓦拉一拍腦袋就上格拉瑪號了,幾十人的游擊隊莫名其妙就發(fā)展壯大了,有美帝撐腰的巴蒂斯塔政權談笑間就灰飛煙滅了,網紅格瓦拉轉眼又跑到聯(lián)合國大會上舌戰(zhàn)群儒了。下集更狠,格瓦拉從1959年七二六運動勝利到1965年剛果游擊戰(zhàn)失敗的諸多經歷都直接無視,改名換姓再婚生子的他突然就空降玻利維亞的山區(qū)叢林中了
切在西班牙語中是大哥的意思,往往表示尊重。
切的出現(xiàn)或許不是偶然,但是結果卻成了必然。這個現(xiàn)實的社會或許不會讓浪漫主義存在下去,但是你卻成爲了眾多青年的精神偶像。據說,全世界被印刷頭像次數最多的就是切的。
也不知道自己是什麼時候開始喜歡上這個鬍子拉碴目光炯炯有神的男人,或許我不會像他那樣抗上槍去革命,但是至少他教會我了一點——浪漫精神。這裡所說的浪漫精神並非指狹義中愛情里的卿卿我我,而是一種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就是你在70歲的時候仍然可以帶著墨鏡,穿著皮夾克像壯志凌云里的阿湯哥一樣駕著哈雷在公路上奔馳;照樣可以在失去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的情況下仍能樂觀堅強的活下去,并且每年清明節(jié)的時候去跟他墳前對飲。
李白,蘇東坡,還有切,我所喜歡的人無不是豁達開朗心中有理想有抱負之人。生活本來就不易,又何必沒事找事的顧影自憐暗自神傷呢?
套用老羅的一句話:剽悍的人生不需要理由。我想你的人生是剽悍的,至于理由,呵,who cares?
謝謝Anno在我飽受頭痛折磨的時候找了這部片子。她真是搜神,總能找到我最想要的東西。愛死她了。
切,一直是我喜歡的男人之一。也許,他是所有理想主義者內心的標榜。
他是善良的,真實的,也是勇敢的,為了自由和理想,可以放棄世俗的富貴和名利,扎進叢林,和最真實的敵人,和不公平做斗爭。
他不是為自己而活的,他是為了理想,為了一切需要幫助的人,為了自己喜歡的做的事而活著。
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我也愿像千百個戰(zhàn)士一樣,拿起槍,追隨切格瓦拉。
也許,這只是孩童的臆想。我現(xiàn)在所置身的這個社會和現(xiàn)實,我所能做的是做最真實的自己,努力地,堅定的活著!生活其實本身就是一場戰(zhàn)爭,我們總會遇到太多的不期而遇的敵人,其中包括自己。
就讓我像切那樣,勇敢地面對,哪怕自己天生愚鈍,哪怕自己身體多恙,我一樣要堅強地活著,堅定地為自己的目標,為自己喜歡的事堅持走下去。像一個戰(zhàn)士那樣,毫不畏懼。
不管我能不能抵達和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不管我會不會像切那樣被殘酷的現(xiàn)實掠走生命(是的,那只是一個“軀殼”),我希望我毫無愧恨
索德伯格所拍的關于切·格瓦拉的傳記片現(xiàn)分為上、下兩部上映,第一部就是這部《阿根廷》?!栋⑼ⅰ穭t講述了切和一群古巴流放者在1956年從墨西哥到達古巴,兩年后,他們獲得民眾支持,依靠軍隊推翻了親美的古巴獨裁者巴蒂斯塔的統(tǒng)治。后一部《游擊隊》主要講的是切從1964年到他去世前的事情。
中文名
切·格瓦拉:阿根廷
制片地區(qū)
法國 / 西班牙 / 美國
導演
史蒂文·索德伯格
主演
本尼西奧·德爾·托羅 德米安·比齊爾
【切·格瓦拉傳:阿根廷人】切成為偶像的過程是革命式的死亡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1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