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動畫短片主角是一個華裔加拿大空巢母親,呵護備至的兒子長大后不再與母親親近,甚至有了很多隔閡,成家后要離開母親,母親顯然無法接受這個現(xiàn)實,短片中母親吃掉包寶寶的情節(jié)很多觀眾都覺得很不可思議,太恐怖,但是我覺得這就是影片所要表達的那種“無處安放的愛意”,一點都不夸張,現(xiàn)實生活中不乏有母親過分地寵溺孩子,甚至對孩子傾注了全身心血,而父母親付出的心血往往得不到全額的回報,由愛生怨,造成悲劇,短片的立意非常明確,用一個包子引起觀眾反思,挺有寓意的一部短片。
這部影片揭露了一種中國式的母子共生關系。
共生(mutualism),是指兩種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倘若彼此分開,則雙方或其中一方便無法生存。
母子之間,一開始是由臍帶連接的共同體,這是一種自然的母子共生狀態(tài)。六個月前的嬰兒還處于母子共生階段,而此后要進入分離與個性化階段。按照正常發(fā)展,到了三歲時,一個孩子就初步具備了個性化的自我。
孩子已經意識到自己和媽媽是兩個人,他們有了自我意識,然后就可以帶著自己獨特的個性,進入到以競爭為主題的俄狄浦斯期。
完成了從共生到分離
很好的電影。特別是包媽媽把包子吞下那一刻。在包媽媽眼里,到底包子的人生是自己的 還是包媽媽的?今天還看到一個帖子 說我絕對不會讓孩子學找不到工作的文科。又想到高三的堂妹,考哪個學校 爸媽決定,讀哪個專業(yè) 爸媽決定,仿佛我高三那年的重現(xiàn)。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而不是別人生命的延續(xù),也不是為了別人的夢想??吹胶芏嗟摹笆≌摺埃诂F(xiàn)實,在夢想面前,撞得頭破血流,但我羨慕他們,起碼他們是為了自己而活著。
嚇死我了。。。發(fā)現(xiàn)這片子拿了奧斯卡最佳短片以后更加覺得匪夷所思。把包子小孩吃了已經夠驚悚了,停在這里至少是個完整的黑色驚悚片,突然180大轉彎成溫馨ending是怎么回事?前面想要拍親子矛盾夸張深刻,結果做個噩夢反思一下所有問題迎刃而解?爸也不喪偶式育兒了,媽也不控制欲了,孩子也孝順懂事了。這就是主創(chuàng)理想中的解決方式和大結局?您們咋不上天呢。。。不是加入了中國家庭飲食生活元素就能引起華人共鳴的(奧斯卡評委被什么打動了我也很迷,大概是細節(jié)設計,尖銳矛盾大轉折,家庭片和解套路吧
不久前看了《巨嬰國》 ,再看這個短片,就明白了可愛的畫風背后講述的是一個可怕卻相當現(xiàn)實的故事。中國人到底有多么孤獨和多么懼怕孤獨。
片中的媽媽是一個空巢老人,但是她并不是一個單身女人,她有一個丈夫,只是這個丈夫很少出現(xiàn),幾乎是透明的。不明白兩人是一開始就不那么相愛,還是因為時間久了感情淡了,甚至是出現(xiàn)無法妥協(xié)的矛盾。很多家庭就是這個樣子,丈夫對大事有決定權,但是卻不愛管事,樂得輕松自在不用承擔責任。妻子操心一大堆雜七雜八的事,卻無法掌控丈夫及其他家庭成員
【包寶寶】丹尼爾·凱林作品,真的無法理解批評這部作品的人??!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3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