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片# #柏林電影節(jié)# 上月17日晚因為正值柏林電影節(jié)期間于是在法國文化中心看了柏林影展,去年拿了最佳影片的《海上火焰》,當時整個人感覺都不好了…看完第一反應是這金熊獎給的也太水了吧!?在觀影前,我早已被《海上火焰》這個美麗的名字所吸引,加上海報中紅藍二色的運用,讓我在去年開獎后心里就一直抱著小小的期待。但是影片開始沒多久就叫人感覺有點不對勁了…因為這部電影始終打的是紀錄片的旗號,然實際成片雕琢痕跡太重了,不是說有著平實的鏡頭,描述真實的事件就能算紀錄片吧?所以前天的奧斯卡這部柏林金熊沒有獲得紀錄片獎項著實不奇怪。
《海上火焰》這個名字從老奶奶的口中娓娓道來,以前打仗的時候海上總是一半海水一半火焰。這是當?shù)匾皇酌裰{歌曲的名字,老奶奶給電臺打電話點播了這首曲子,為他出海打漁的兒子祝福。戰(zhàn)爭與難民的身份相呼應,“海上火焰”并不難理解。
影片分兩條線,采取雙線敘事的手法。第一條是住在意大利邊緣蘭佩杜薩小島上的小男孩Samuele及其家人
Fire at sea, no one ever see.
But it was real, just as uncountable dead people.
Hiding under Nigerian bomb, running into Sahara Desert without water, fleeing to a city of ISIS only with open prisons, getting lost in sea, dying under the speechless sky.
Is it really my life like a broken wing of butterfly?
The sea is not road, but the only way to go. It is risky in life not to take a risk, because life itself is a risk.
1. 居然得了金熊獎。
2. 很多人物的處理,就是放在那里呈現(xiàn)這個小島的居民組成?閑散的,并不不愿意讓它們有何交集。
3. 難民問題大概是我余生躲不開的,在歐洲大陸、美洲大陸都不得不面對的世界趨勢。以前是高一點的文明采取了野蠻的殖民形式,但帶來了事實上的殖民地“文明”的被迫升級?,F(xiàn)在沒有殖民地時代,則變成了在落后地區(qū),殘酷的本國統(tǒng)治者壓榨下,人往高處走的流動。文明的沖突以這種方式呈現(xiàn),給各方都帶來了新問題。
4.人類會怎樣應對呢?
無政治不柏林,今年柏林把金熊頒給了這部難民題材紀錄片。獲獎后非議浪起,無非是紀錄炮們?nèi)淌懿涣巳绱孙L格化的紀錄片,還有它的工于設計。場景——距意大利70公里的一只地中海小島,多年來一直是難民逃離中東和非洲,搶灘歐洲大陸的要沖。雙軌敘事——一面過于詳細地鋪陳敘述平淡無奇、接近浪漫的小島日常,一面是拼死涌向這里的難民。敘事克制而有力。電影中沒有表現(xiàn)原住民與闖入者直接的接觸和沖突,但兩個本來互不連通的世界互相洇染與侵蝕的銹痕歷歷在目:老奶奶在點歌臺里聽到難民海難的新聞插播,社區(qū)醫(yī)生B超難民孕婦,移民小伙伴教不識水性的小男孩劃船……導演非浪得虛名,三年前憑《羅馬環(huán)城高速》擒金獅,接拍此片后在海島上生活了一整年,將這個10分鐘短片的活兒抻成一部金熊長片。
原文載于電影世界
三年前憑借《羅馬環(huán)城高速》摘下金獅的吉安弗蘭科·羅西這次把目光轉向了歐洲當下最熱門、最敏感的移民問題,紀錄片拍攝 地是意大利的蘭佩杜薩島,因為與非洲大陸相距較近,該島常年是北非非法移民逃難到歐洲的登陸前哨站。影片一開始就把鏡頭給向了一望無際的大海,每天都會有許多擠滿難民的小船和救援軍艦在 其中穿梭往來,微弱的探照燈是海上唯一的光源,伴隨著機械的轟鳴和絕望的哭嚎在海上周而復始地游蕩。而對難民來說,大海帶來了無盡的絕望卻也是唯一的希望,它是一道屏障,阻隔了他們深受苦難重創(chuàng)的故土與渴求已久的安定與平靜,極度艱苦危險的海上旅 行雖是求生路,卻伴隨著更多死亡與疾病。深邃的蔚藍、無助的漆黑、 未知的朝霞,鏡頭下多種色彩的大海日日夜夜上演著絕望與希望交疊的戲碼。
影片兩條線平行展開,一邊是島上淘氣男孩 Samuele 的日常生活。Samuele的家庭環(huán)境在島上甚是普遍,祖輩都是漁民,他并不喜歡讀書,平日常到處瞎玩。而對大海,他的情緒是復雜的,雖然害怕真正下海,但卻有一種油然而生的渴望與敬畏
Demetrios Matheou原載于Thompson on Hollywood
譯者:卷耳 原創(chuàng)譯文發(fā)表于《青年電影手冊》
今年入圍柏林電影節(jié)主競賽單元共有兩部紀錄片,其中吉安弗蘭科·羅西(Giafranco Rosi)執(zhí)導的《海上火焰》(Fuocoammare|Fire at Sea)正好呼應了本次電影節(jié)對已抵達城市難民潮的輿論和實際援助,成為所有參賽影片中風頭最勁的種子選手,最終一舉擒得金熊,充分證明該片倍受本屆電影節(jié)青睞。
與數(shù)月來眾多聚焦歐洲難民危機而粗制濫造的紀錄片相比,羅西是一位洞察力十足的電影導演
《海上火焰》緊湊的紀錄片片 新形勢的文明的沖突與融合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21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