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還是先說點題外話。在我看來,有兩種人值得后世永久尊敬:寫出原創(chuàng)作品的人,與做出成為他人創(chuàng)作題材之事的人。
這樣就基本排除了做研究的,寫評論的,或者搞抄襲的。他們都是在別人作品的基礎上強行加入自己的觀點,是詮釋,也就是嫁接。很難反駁,他們沒有自己的思想,非但如此,他們的思想可能很高明,很富洞察力,就因為站得高,博得廣,但臥于他人門下,陰影無論何時都在所難免。
有人稱,真正高明的藝術形式只存在于自傳,它由于個體的差異與多樣性,相對也就永遠比別人原創(chuàng)。而反過來,寫自傳又是何等可笑:一來自己永遠不知道明天是什么樣,二來明天知道了也該是別了東方,睡在西方的時候。
擴大而言,生活的二元對立處處存在。畢加索說 ,既然生活本來混亂,干嘛畫要畫得一本正經(jīng)。你可以反駁,正因為生活雜亂,才在畫畫中繪制方正。我模仿一句,既然矛盾處處存在,我干嘛咬緊一頭,死不松口。這么說有點抽象,不妨放在李安的電影《喜宴》中來看。因為電影是晚上剛看的,乘著記得,隨手拿來主義。
2、
電影背景設在美國,男主人年少入了美籍
喜宴是我喜歡的一部電影,片中有個場景叫我好生感慨:
父親到美國后,一次問兒子,知道我當初為何參軍嗎。兒子答,是響應蔣公“十萬青年十萬軍”。父親說,不是,你爺爺為我安排了一樁婚事,我為了逃婚,才去當兵。父親接著說,后來有老家的人逃出來,捎來你爺爺?shù)脑?,說老家全完了,要我在海外生根立足。
“老家全完了”,當我聽到郎雄說出這幾個字,渾身一陣顫栗,一股子深深的悲愴自心底升起,這幾個字好凝練,那么簡單那么口語化,卻內(nèi)含了多少蘊意、飽含了多少情感。
“喜宴”lies...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