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較深的片段是:崔宥鎮(zhèn)掩護高愛信從朝鮮到日本,臨分別是問她是否愿意和他一起離開去美國。如果是我,我很難不受誘惑,想要點頭說愿意,站在我自己現(xiàn)在的角度(或許如果生在那個年代想法會不一樣?),我過于兒女情長,想避開“sad ending”。
好像從一開始,高愛信都盡量自己去做選擇,而不是將選擇權(quán)交給別人,包括愛自己的和自己愛的人,她清楚自己選的路,也知道怎么去走,代價很大,也義無反顧。崔總提到她的“殘忍”,我在最后分別
之前評分低到了谷底,我就是來刷高分的,給低分的估計都是黑男主的,男主雖然之前確實渣,可是這對劇里其他演員不公平啊,首先,畫面很唯美,每一幀都堪比電影級別,其次每一個演員都演的超級好,配角也都很出彩,很有代入感,期待后面的劇情發(fā)展,我不管,這部劇我都舍不得快進,竟然還有給低分的,請大家評認真評價
金恩淑??李應(yīng)福/是金作家編劇巔峰,也是導(dǎo)演繼鬼怪后又一神作,李秉憲演技到我暫時不記得他的丑聞,24集的陽光先生要流干身體里60%的水分,女主是不被困在時代里的進步女性,高貴又獨立,男主溫柔又強大。從沒有見過如此克制、有尺度界限的愛情,里面所有的感情都那么克制。
好的編劇讓配角,無論是小刀,少爺,陽花還是咸安氏和大叔,每個人物都那么鮮活又立體,以至于他們的結(jié)局讓人心痛不已。好的導(dǎo)演讓就算只停留在牽手、擁抱,都讓人心動。
即使是韓國的抗日題材劇
1.身份與階級
某些時刻會覺得崔宥鎮(zhèn)和金熙星之間的碰撞才是整部劇的核心,既有個人恩怨,又凸顯出階級、身份認同等問題。
崔宥鎮(zhèn)九歲時拿著自己母親用命換來的一塊玉佩出逃,跟著傳教士遠渡重洋到了美國,撿回了一條命。這塊玉佩是母親挾持金熙星母親時,金熙星母親為了保命扔給他的;母親告訴他這塊玉佩能換三斗米,少了就不要換。直到三十年后,崔宥鎮(zhèn)劃著漿,和高愛信坐在一條船上,隨口問了高愛信才得知,當時的那塊玉佩值一車米。
金熙星成年后要去日本留學(xué),爺爺獎勵他一塊懷表;爺爺送他表的那天
“為了和便服有所差別,平時會佩戴裝飾品。報紙把現(xiàn)在叫做浪漫的時代。開化的人享受著這樣的時代,各國而來的西洋人和舶來品。我也如此,只不過我的浪漫是德國制的機械槍。說不定,那天晚上被你發(fā)現(xiàn),或許就是我的浪漫。”
—— 韓劇《陽光先生》??
真的是很久很久沒看過如此制作精良的劇了。整部劇從編劇到導(dǎo)演,劇本到臺詞,從演員角色到服化造,從取景到后期及配樂,無一不讓人體會到它的用心。24集的短劇,每集集長將近100分鐘,可以說是非常良心了;臺詞如詩
之前寫的,豆瓣給我刪了。無語之余重新發(fā)一遍。
《陽光先生》的時代背景是朝鮮半島歷史上最動蕩復(fù)雜的時期,朝鮮王朝從高宗生父大院君攝政時的閉關(guān)鎖國,到江華島事件打開國門,到薛斐爾條約簽訂門戶向世界大敞,再到日俄戰(zhàn)爭后淪為日本殖民地,直至高宗被毒殺引發(fā)“三一獨立運動”,這50年一步步走向滅亡的進程,被韓國近代學(xué)者樸殷植著書為《韓國痛史》。
這份國破家亡的痛,形成了韓國獨有的“恨”文化,不是在憎恨中徹底絕望,而是在絕望中激起憤怒、在危機中尋找希望。因此《陽光先生》在我看來
李應(yīng)福擔(dān)導(dǎo),人生第一次劇評獻給最好的陽光先生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2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