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搖籃結(jié)局了,雖然不舍,但體現(xiàn)的精神責任感卻永存。
丑子岡臨危受命,從無到有,建立起中央托兒所。她為了孩子們能吃飯,拿走了家中的唯一一口鍋,為了保護孩子們,她不顧個人安危擋在孩子們面前,沖進著火的房子救孩子,疫情席卷托兒所,她三顧茅廬請來沈元暉。張靜平受到黨內(nèi)審查,她不離不棄,深信不疑。其中一幕好笑又感動,丑子岡前去找張靜平,卻因為名字不對,不得入不得見。
還有沈元暉,初時不被托兒所的人承認,但日久見人心,她成為了他們中最不可缺的一人。即使她最后因為新任務不得不離開
或許很多人都不知道那個年代究竟在發(fā)生著什么,但是估計也聽身邊的長輩聊過,當年是真的很不容易,我們這邊是個小縣城,但是也有一些像戰(zhàn)爭遺孤,旁邊有個小腳奶奶,當時就是負責照顧這些,戰(zhàn)爭遺孤,現(xiàn)在看到當年那段烽火歲月,里面真是發(fā)生過的事情,還是比較震撼的,因為聽到的永遠沒有看到的那么直觀,那么直擊心靈,但是我得到的唯一啟發(fā)就是孩子,代表著未來,代表著延續(xù),代表著未來的傳承,代表著中國共產(chǎn)黨人欣欣向榮,經(jīng)久不衰的精神,我們的下一代一定會比我們更強,過得更舒服,一切為了孩子
這個劇讓我有些分裂。一邊覺得有些熊孩子真的很煩,總跑出去讓家長著急,還打不得罵不得。有些沒長大的保育員也實在很煩,特別是素素,完全沒感覺到多少腦子。但是一邊又為一些溫情的時刻感動。
撤退的這一集,老鄉(xiāng)接到任務送大家去瓦窯堡,天黑前一定要到達。中途為了配合孩子們上廁所,還動不動停下來,大撤退的背景,人人都在逃命,保育員們卻體現(xiàn)出高人一等的驕傲,這些孩子坐在筐里被馱著走,在亂七八糟的時局里,已經(jīng)快要天黑到不了目的地了,還因為孩子們餓了又要老鄉(xiāng)停下來,吃頓好的。老鄉(xiāng)不樂意
看過電影版《啊搖籃》的估計都是40往上了,對于那段歷史現(xiàn)在的很多人并不了解。所以電視劇版的《啊搖籃》還是很吸引我的。
這部電視劇啟動其實是在2008年前后,采訪了很多延安保育員的人員和孩子,但是,的確,這樣一個影視項目很難拿到投資,因為題材太不吸引人了。
我們在每一集電視劇最后看到的采訪畫面,很多保育員和孩子都已經(jīng)不在了。沒能看到這部電視劇的播出,是個遺憾。
一個影視項目,誠意有了,資金也有了,但是這個劇本在編寫上可能需要照顧到方方面面的人和事,所以設立了素素這個虛構的人物
我真的很久沒有吃完晚飯坐等電視劇開播的經(jīng)歷了,有一天晚下班錯過了一集,我第二天還又回看了一下。這應該是我看過的第一部以孩子的視角來演的抗戰(zhàn)時期的電視劇,它沒有太多戰(zhàn)爭的畫面,就是通過托兒所的日常還有孩子們的言行舉止來展現(xiàn)那個時代的真實情況。有笑點,當然也有槽點,但是這些故事真的很讓人淚目。百日咳爆發(fā)時,不僅沒有特效藥,連緩解癥狀的藥物都不夠用。華北遇害前,她還因為擔心丫丫,大晚上跑出去把自己最喜歡的娃娃送給她,而這么善良又可愛的小女孩卻慘遭特務殺害
丑媽媽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和理念也是值得我們現(xiàn)在的教育工作者借鑒的,站在孩子的立場看問題,對孩子循循善誘。最重要的是心里放著孩子。這個劇越看越感動,為丑媽媽感動,為孩子的純真感動的,更為那個年代的革命者堅定不移的,為新中國的誕生奉獻一切的革命信仰而感動。另外提一下,周也扮演的唐素素是來給劇情添亂的,那劇中人物的表現(xiàn)就像一個來保育院寄養(yǎng)的大齡弱智兒!
【啊搖籃】穿透年代,溫暖人心的誠摯之作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6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