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本片,可以有很多的角度去品位.到底是為什么發(fā)生了這些,片中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由去支持自己為什么這么做.如果只去聽取一個人的說法,你也許會理解他贊同他,這也是本片給我們帶來的各角度交織在一起的復雜.本片沒有講述事情最開始的原因,只是能看到所宣揚的仇恨,最后帶來的痛苦,雖然國人沒有卷入伊斯蘭世界和歐美的戰(zhàn)爭中,不過還是要看到仇恨帶來了什么.
感興趣者可以看看譯言網(wǎng)的一些相關譯文,也許會增加一些理性.
http://select.yeeyan.org/view/367705/353530
自殺式襲擊者是如何煉成的
有一些特征把殺人兇手和一般人區(qū)分開來。第一個是這些人大多有一些精神疾病,疾病使他們產生尋死的念頭。
第二個特征是這些殺人者都深深感覺到自己是犧牲品并堅信自己的人生被那些欺侮、壓迫或虐待他們的人給毀了。真正關鍵的是,這些憤憤不平的個體感到自己遭遇了嚴重的不公正對待,并且堅信采取暴力手段復仇是正義的。
第三個特征是從殺人中獲得名利和榮耀的渴求。超過70%的兇手殺人后自殺的案件發(fā)生在伴侶、情人或性伴侶之間,作案地點往往在家中
但是我偏愛的就是這種關于探討這該死的人權的問題,而這個詞在天朝本身來說就比較敏感,所以也沒法看過這樣的國產片。
說實話我僅寫過一篇影評,還是再三觀摩后才敢寫的,而這一部是在看過之后就克制不住想寫些東西。我對Gavin Hood的印象還是停留在《金剛狼》中,并沒有想去深度了解的意思,而這部影片我也是抱著想看一部爆米花電影的心態(tài)去看的,開場便是一個大大的深景推鏡,一分鐘內從開普敦轉到北非更是有想讓我去真的買份爆米花的沖動,然后就看到了我比較喜歡的Jake Gyllenhaal。其實對Jake Gyllenhaal的印象我還是比較深的,最近看過他的《囚徒》印象也頗深,《后天》《源代碼》等都是比較喜歡的電影。當然也不得不提到Reese Witherspoon,她的電影也幾乎都看過,沒覺得有什么出眾之處吧。還是回到電影中來,首先我不得不對這種敘事手法批評一下,用雙線敘事來說明情節(jié)的發(fā)展這點我是比較喜歡的,但是Gavin Hood想耍點小聰明,利用電影的蒙太奇優(yōu)勢以空間的交錯來誤導時間的交錯,將觀眾愚弄的這種做法我并不太贊成
各種影評和劇情介紹都說嫌犯是被引渡到埃及的,難道是我漏看了什么嗎?嫌犯是埃及人沒錯,但
1.外景是摩洛哥馬拉喀什拍的,如果故事發(fā)生地是在開羅,多少應該交待一些開羅的地標建筑吧,然而并沒有;相反倒是多次有表現(xiàn)著名的馬拉喀什廣場的鏡頭,去過的人一眼就能認出,導演并沒有故弄玄虛或張冠李戴的意思;
2.嫌犯交待人名時把90年的整支埃及國家足球隊說出來了,被美國人男主谷歌發(fā)現(xiàn),而整個本土審訊團隊都無感,證明他們不是埃及人,才會上當,否則實在說不過去;
3.最后放生時,嫌犯坐小船去西班牙馬拉加,看地圖就知道了,摩洛哥距離西班牙很近,跨過直布羅陀海峽就到了,并且兩地之間本來就有定期船班,劇情這樣安排合理可信.從埃及出發(fā)的話,那得橫跨整個地中海了,未免"扯得太遠".
綜上,這應該是字幕組或者影評家翻譯時的一個訛誤.
“反恐疑云”高能預警片 對立面,我們又該怎樣?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55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