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特別無厘頭,典型的法國表達方式和法國邏輯,讓你看完之后都不知道該說什么,那種說這片子是表達奇跡降臨貧窮家庭的喜悅的,我都覺得是給升華和再解釋了。
看完這片子覺得Fran?ois Ozon 的在x2000的表現(xiàn)出的那種怪誕不是刻意為之的,而是他本身就暈暈乎乎不知道要說什么。
不過小嬰兒長得倒還是挺可愛。
是的,我曾經(jīng)輕視Fran?ois Ozon。我記得自己說過,在蕓蕓法國電影大師中間,Ozon只是一個毫不起眼的小嘍啰。我甚至討厭《泳池情殺案》(Swimming Pool,2003)只是一味出賣女性胴體,在結(jié)尾展示出「一切純屬虛構(gòu)」的姿態(tài),賣弄無關(guān)痛癢的小聰明。我更責(zé)罵翌年的《5X2》(2004),向Ingmar Bergman和Eric Rohmer等名導(dǎo)學(xué)舌,畫虎不成,倒敘的結(jié)構(gòu)徒具空洞形式。
然而之后的小品《最后的時光》(Time to leave,2005)令我對Ozon改觀了,他嘗試探索人如何面對死亡,瀕死者徘徊于情人、父母、姐姐與陌生人之間,從死亡的陰影反照出人間有情的和暖夕光,教人痛心、惻然。及后的《華麗安琪兒》(Angel,2007)是有點兒平庸,回歸昔日Hollywood的Melodrama傳統(tǒng),導(dǎo)演將重點放在主角身上,她的性格描寫總算成功深刻,同樣是刻劃女性流行作家,《華麗安琪兒》比《泳池情殺案》平實多了。到《小飛B》(Ricky,2009),分數(shù)持續(xù)有增無減。最后的時光以后,就是新生、起飛。Ozon似乎逐步學(xué)懂了留白、含蓄、簡約、寧謐的美學(xué)法則,明白到距離與空白的重要性;同時
“瑞奇”有毛有翼就曉飛——Ricky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9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