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本與電影
第一遍觀看,理解并無多大障礙。聶隱娘與田季安的兒時情緣,聶隱娘對于蝴姬的同情,田季安的孤獨,寥寥幾筆已有脈絡(luò)。剩下的空白由聶隱娘的眼淚和田季安的暴怒來填補。
倒是磨鏡少年與聶隱娘一線確實火候未到。但這也并不是刪減劇本的過錯,而是妻夫木聰?shù)臍赓|(zhì)不及,鏡頭不到。(比如墨鏡少年為聶隱娘療傷一鏡景深應(yīng)該再深一些。)
在我看來,前幾天在網(wǎng)上披露的劇本算不得什么好劇本,說白了還是癡迷于一種奇觀展示。摘錄兩段如下:
“空空兒出現(xiàn)在胡姬寢處,如鬼魅般迅雷一擊,斬向榻上的胡姬頸項,鈧鐺!胡姬頸上玉環(huán)斷裂??湛諆菏ホ欅E。胡姬起身,赫然竟是隱娘?!?br>“瞬間過后,道姑收勢站定。望著隱娘不回首地直走出道觀去,悲與欣,大片殷紅,在道姑白衣的襟前迅速渲染開來,像一枝艷放的牡丹?!?br>這些段落,如果拍出來了,也就是另一部《英雄》而已。侯孝賢對劇本的取舍有獨到之處。侯的“隱”是作為坦蕩的人,遠(yuǎn)觀目含尊敬。劇本的”隱“是作為小人,一味諂媚傳奇。
真幻之間
朱天文在文章中說“過往
《聶隱娘》用了一年半光陰來剪,比拍片需時還長。
不說時間說光陰,因為時間是有死線的,此片卻不大理會交片的死線壓力,做手工藝般剪剪停停還補拍,一度迷茫到似乎永無完成之日。
其間,謝海盟的書《行云紀(jì)——聶隱娘拍攝側(cè)錄》早早已寫畢。我一直對這部電影極度悲觀,即使戛納首映后一面倒的佳評,也得了獎,仍不改我的悲觀。這時候,便把海盟書(《行云紀(jì)》即將由廣西師大出版社出版)拿來翻看解憂,這本我稱之為“留下活口”的證詞之書,以此打氣,以此立志。
海盟寫了從劇本討論至拍攝結(jié)束的全部過程,顯然她并非以劇組成員的角度來寫,如果那樣,她勢必很難脫開電影的專業(yè)范疇,與電影的工作倫理。好比備受贊譽的攝影和美術(shù),卻是拍攝過程中最困擾侯孝賢的兩組阻力,若說這部電影的成績是侯孝賢跟這兩股力量搏斗的終局,亦不為過。海盟記下這一切,她采取了在電影之外仿佛人類學(xué)家的距離來觀察電影拍攝,包括身為編劇的自己也在被觀察之列。是這樣的距離,放寬了,也放遠(yuǎn)了,才足以解我之憂嗎?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流水賬模式+
故事流程:片子一開頭是聶隱娘的道姑師父讓聶隱娘殺人,聶完成了第一項任務(wù),到殺第二個人時看到此人和兒子玩耍的場景就放棄了刺殺(從梁上跳下來看了要殺的人幾秒鐘然后以一種類似“我不過是路過”的姿態(tài)走了),回去復(fù)命她師父就叫她應(yīng)該先斷其愛云云,最后要她回家去殺自己表哥田季安。田家是魏博的節(jié)度使,老一代當(dāng)家娶了個公主,公主沒有生子嗣,于是繼承節(jié)度使位子的就是一個庶出子也就是田季安。然后田家老一代大概是三兄妹——老節(jié)度使田某某(已掛)、他兄弟田興以及聶隱娘的媽田氏,田氏嫁到聶家生了聶隱娘。曾經(jīng)公主想把聶隱娘嫁給田季安,給了他們一人一塊玉,但是聶隱娘小時候闖了禍只能離開家被送到公主的姐姐——一個當(dāng)?shù)拦玫墓髂抢镄扌?,接著公主也掛了,田季安就另娶了一個老婆,而且他任節(jié)度使后對朝廷抱以一種挑釁的態(tài)度,大抵就惹怒了道姑公主,要聶隱娘回去殺了他。聶隱娘回到家花了幾分鐘回憶掛掉的公主彈琴,講青鸞照鏡的故事,又花了幾分鐘聽她媽給她講公主希望魏博和朝廷和平嫁過來時把宮女都遣散了云云
刺客聶隱娘:原諒我沒文化~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2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