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我已經(jīng)幫你選好了,你盡管不顧一切向前沖,光明就在前方”,這是片中母親給我的感覺,霸道,不容孩子有絲毫的猶豫。
興許,很多人覺得這樣的母親讓人很有壓力,我也有同感,她對孩子的要求太過于苛刻,似乎孩子的童年會失去很多的快樂。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她又是那么可愛,那么智慧,那么堅強,那般的令人心疼。
試問,歷史上有幾個有成就的人物是出自溫柔鄉(xiāng)?我實在是想不出來。男人,想要成就一份事業(yè),就必須要有堅定的意志。這也是片中母親對孩子一貫的要求和始終如一的教育理念。重點是
母親深沉又強烈的愛給了卡謝夫勇氣與毅力,但是也成為他肩上的重擔。母親說為了他放棄了自己的演員生涯,說自己曾經(jīng)活過,之后將一切的希望放在卡謝夫身上。不可否認,卡謝夫所有的成就都和他的母親有關(guān),母親是他的支柱,但是也是他痛苦的源泉。童年的許諾,我做到了,你卻看不到,一切也就都沒有任何意義了。
影片感覺有些地方不太需要的呢……也可能是沒真正看懂吧
在這個電影里看到的是一個母親對兒子付出了所有的愛,盡管她的要求有時候過于的蠻橫,但是兒子在母親這種強烈的期望督促下一次次的戰(zhàn)勝困難,一次次的突破自己,最后母親的要求已經(jīng)成為兒子的一種信念。雖然母親去世時并不知道兒子的成就,但是我相信她是知道的,在她提前寫好的200多封信里她已經(jīng)預(yù)料到了,她相信她的兒子會做到,在他小時候她就早已深信不疑,或許這就是一個母親的愛。
讓我意料之外的是母親在兒子小的時候,按照她的設(shè)想來要求他學(xué)習(xí)各種知識,替他選擇人生的道路。在生活中
電影來源於生活,觀影期間也常把故事情節(jié)影射到自己的童年生活中。人,可不就是這樣。年輕時想要一副堅挺有力的翅膀,飛到足夠遠的地方去尋找所謂的夢想,就好像家人和夢想是衝突的;年長時想要收起軟弱無力的殘翅,飛到最開始的地方再依偎到母親懷中,就好像這裡只要躺著就能恢復(fù)元氣一樣。艱苦的奮斗和出生入死的光輝英雄業(yè)績仿佛都化為一抹輕煙,惟有綿綿的母愛,如一眼清泉,一首清歌,潤物無聲,穿越時窄,永駐心田。
算是一個作家的個人傳記,加里從小與母親到法國生活,因為母親覺得法國是最美的國家。一個單親媽媽帶著兒子,生活自然無比困窘。
好在,加里的母親并非一個普普通通的女人。通過一些小手段,開起了服裝店,日子倒也過得紅紅火火,給了加里不錯的教育。母親的希望就是要加里成為一個作家,哪怕是加里想當畫家、藝術(shù)家都是不可以的。
看來,世界上并非只有中國有著這樣的母親,強大的支配欲,要求子女必須要按照自己設(shè)計的人生來走,這也不許,那也不讓,也難怪加里和母親爆發(fā)激烈的沖突
“童年的許諾”求學(xué)歸來,這個母親竟讓自己的兒子去刺殺希特勒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3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