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評分:8.0
影評:
盟軍和德軍的空戰(zhàn),兩邊的飛行員都跳傘先后落到雪山上的小木屋進行避難,等待暴風雪過去。開始兩撥軍人見面后,都想殺死對方。后來由于環(huán)境的惡劣,不合作就都是死。慢慢雙方開始合作,并逐步產(chǎn)生了同志般的感情。
等暴風雪過去之后,雙方組隊出去找食物的途中,遇到了另一方的部隊,短暫的“朋友”又變成了敵人,立即被殺死,剩下幾名飛行員成為俘虜。
戰(zhàn)爭是殘酷的,能讓從來不認識的人,瞬間互相殺戮。
只有5個角色、1個小棚屋的電影如何能讓觀眾保持專注力?Into the White完全是靠劇本和演員撐起來,萌點爆棚的劇情片。雖然完全沒有火爆的場面或懸疑的情節(jié),被困在挪威茫茫的雪野小屋裡的三名德軍和兩名英軍卻完全抓住觀眾的心。不僅是他們的人格魅力、陣營之間緊張的敵對關係,幾次武器易主的主導權交換和糧食燃料的逐漸減少,以一種悄無聲息的緊張感將劇情一步一步推向高潮。當然這部電影的“大殺器”還是賣萌賣囧:
當?shù)聡擞没鹛吭诘厣蟿澇鲆粭l三八線……
當?shù)聡思词乖趦鏊廊说男∨镂菅e,也一本正經(jīng)地脫下大棉襖穿著筆挺的軍裝亮閃閃地“會餐”而英軍輸人不輸陣也當場跟著脫……
當英國的少爺支使德國人砍小屋的木柱子當柴火燒,德國人指出那是承重柱,而少爺不知死活地拿槍指著逼人家砍……
當你發(fā)現(xiàn)Rupert會的德語僅限於幾句髒話,人家說的話他其實聽不懂……(而且人家德國人根本不講髒話,就他一個人在那罵得好開心)
***
成功的選角為微妙的角色差異以及情緒變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一直喜歡德國人的片子,盡管豆瓣標注是挪威片,但是整部看下來,感覺就是借挪威的地兒用了一下,完全沒他們什么事兒。
五個人,一個小木屋,戲劇的沖突性張力滿滿。讓我想到另外一部類似的片子,十二怒漢,這樣單純靠編劇、臺詞和演技撐死來的片子,真的是實力藐視好萊塢風,令人不由再次感嘆歐洲的文化底蘊。
人物有主次,但演技都倍兒棒。從最初碰面時的尷尬,到劍拔弩張的對立,再到了解帶來的接受,其實,脫下軍裝,放下價值觀,不過都是一樣擁有七情六欲和人世煩惱與無助的普通人。
世界或許變化太快
《白色嚴冬》是部根據(jù)真實歷史事件改編的反戰(zhàn)題材電影,100分鐘的片時大部分在片中的小木屋演繹。影片平鋪直敘,故事情節(jié)自然流露,沒有一絲刻意的藝術加工或做作,但依舊能給予人深刻的震撼和強烈的反思,不管你是否從軍,當你我都打著為國效忠的旗號參與戰(zhàn)爭時,我們有沒有好好思考過這樣做到底存在什么意義,當戰(zhàn)爭淪為政客們彰顯權力的游戲時,國家意識形態(tài)是顯得多么的荒謬和廉價,當人們被戰(zhàn)爭蒙蔽了雙眼,那么正義又價值何存呢?該片值得一看,對歷史有興趣的朋友還可以查閱“威瑟演習作戰(zhàn)”。
《白色嚴冬》一個木屋里的傲慢與偏見
英國兵傲慢,德國兵偏見。
白茫茫的雪地,一切顯得純真而潔凈,人性也顯得更張揚了,就連飛在空氣中的子彈都彌漫著戰(zhàn)爭恐怖的陰森。
在冰天雪地的上空馳騁穿梭,心境就好似打進了四野,可以自由自在的翱翔,不得不說導演給了我們一個愜意的心境。然而當戰(zhàn)火忽然燃氣,那種輕松愜意的氣氛一下子就被撕裂了,潔白的大地上燃起熊熊的戰(zhàn)火,顯得是那么的熱烈和顯眼,滾滾的濃煙污濁了潔凈的美好,那就是戰(zhàn)爭的殘酷與現(xiàn)實。
當兩夥敵對的士兵被困在冰天雪地里的同一個木屋里
白色,淡薄而厚重,輕盈而悠遠,熱烈而冰冷,通透而凝滯。無窮無盡,無休無止,覆蓋著挪威某處不知名的連綿山脈。嗚嗚嗚嗚嗚……的聲音從緊貼云端的山頂劃過,然后就是墜落的飛機,一個人打開了艙門,故事就這樣開始了。
故事講了什么大家都可以去看,相信你一定會看到比我更多更全面的內(nèi)容。讓我們把所有的論述以影片為根本,延伸出去,獲得更寬廣與深刻的維度。
生存。生存從來都是一個嚴肅而基本的問題。歷史書里會跟你講到遠古的時候,生產(chǎn)力不發(fā)達,我們的祖先是如何用石矛石斧通過跑,挑,投等動作與野獸做斗爭,與自然作斗爭,從而爭取到生存的基本權利。并且在斗爭的過程中,不斷的發(fā)現(xiàn)并掌握規(guī)律,進行勞動創(chuàng)造,提高生產(chǎn)力,組建原始社會形態(tài)。進一步,社會不斷發(fā)展,文化,道德,政治,戰(zhàn)爭等等的后生概念和制度被創(chuàng)造出來。以至于到了現(xiàn)在,我們無時無刻不活在種種的概念和制度之中。我們常常會混淆個體生命最本質(zhì)的需求與外部的抽象概念強加于我們的需求。常常弄不清做一件事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別人,是為了精神還是為了物質(zhì)
《白色嚴冬》2012年,作為一個人之前,你先是這個國家的軍人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21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