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式的電影,第四堵墻的打破,一個家庭主婦版Ulysses在巴黎的漫游(flaneur)與絮語(fragments d'un discours),一群女性詩意的獨白合鳴,思考越戰(zhàn)、賣淫、城市環(huán)境等社會問題的大雜燴。電影中正在生成和擴建的巴黎遠不如50年代塔蒂Play Time里高度現(xiàn)代化的Tati Ville有趣,而是陷入喧嘩與騷動,于是普通男女的內心也和著這節(jié)奏發(fā)出不安分的震顫,從生活的表層抽取出哲思,碎片化地訴說著語言的無力、人生的虛實、思想與現(xiàn)實的距離。戈達爾使盡渾身解數(shù)牽引觀眾的全部注意力。他的鏡頭總是塞得太慢
戈達爾似乎就沒正常的拍過一部片子。他的電影總是隨心所欲,滿是"實驗性"??梢哉f他的電影并不是我們常規(guī)所看的電影。場景很亂,意義不明的幾組鏡頭,反常規(guī)的拍攝手法,充斥著戈達爾對電影表達手法的"叛逆"。我不能明確的說出電影講了什么;是,影片描述了那個時代女性的生活;也是,影片諷刺了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tài)與戰(zhàn)爭;但是影片所要表達的,每一個鏡頭想要訴說的,我只是能分辨出黑紗后面的影子。但這影子,倒是有某種不可名狀的滋味。這滋味不是屬于電影的,而是屬于生活。
主題和主題的連結 那個轉移 如果有可能的話 這些東西會聯(lián)到一起 也就是說在社會上生存 共同存在的東西 但是社會關系經(jīng)常是曖昧的 我的思考結合之后又會分裂 講話的時候我能接近我的思路 但是一沉默又不知道思路在哪里 我看著我 主觀地認為別人也在看我 這種想法與客觀的現(xiàn)實差距很大 因為我明明無罪 有時卻被當成罪犯
所有事情可以左右我的生活 我經(jīng)常進行思想交流 有時我會崩潰 不能從客觀的角度看問題 有時不能從主觀束縛中解放出來 有時候也會高估自己 因為自己不能擺脫虛無主義地影響 我還在聽 應該拋開以前的看法 重新審視自己的四周圍世界
形象和語言有時候不能走到一起 生存在今天社會中的結局 就好像活在一部動畫片之中 但語言本身 不能跟形象一樣 具體表現(xiàn)某些東西
亂用各種符號 只能招致對語言的懷疑 我連頭都已浸沒在文字意思的泥沼中 現(xiàn)實 被想象力的洪水淹沒了
想象是好是壞都有可能 在我亂套的理性面前 良知就會再度出現(xiàn) 與人相比會吸取深刻地注意事物的理由 這就是 事物存在的方法
Joseph Gehrard領演,《我略知她一二》:我在夢里看見了合體人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31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