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舞臺劇風格的電影,故事主旨雖然是老生常談了,但密集的文本使得這不到90分鐘的故事里塞進去了很多的內(nèi)容。
Levi是個有天賦的小號手,由于童年時罪惡的白人帶來的家庭變故,他不相信上帝,立志在音樂方向出人頭地,得到白人的尊敬;被捧成“藍調(diào)之母”的Ma對待白人咄咄逼人,毫不留情,有著骨子里的驕傲。雖然Levi和Ma都是人才,可是他們互相卻看不對眼。一場平常的錄音活動也變得劍拔弩張。
像所有此類影片一樣,展現(xiàn)黑人在那個年代遭遇并延續(xù)至今的不平等待遇是敘事的主體,Levi父母的悲慘遭遇
一直區(qū)分不出Blues,Jazz和Soul,《藍調(diào)女王》一開場就是美國南方,在排隊等著去聽MA的小型演唱會現(xiàn)場,有種未聞其聲就很期待的畫面感。
自由靈魂歌唱
MA說白人不懂Blues,他們以為音樂是為了發(fā)泄,卻不知道音樂本身就是生活,是對生活的體驗。Blues在南北戰(zhàn)爭后在黑人民間流行,他們在地里田間甚至走在路邊都喜歡吟唱,所以隨性本身就是Blues多變吸引人的地方,歌聲里蘊含的也是這人對生活的渴望。Ma的隨性、傲嬌甚至“作”都毫不掩飾地展示了自己的喜好,又會去鼓勵那些在她可掌控范圍里的人們更加隨性創(chuàng)作
我想寫一篇影評,是因為要說的太多。造成評分如此的原因,其實是因為譯名的問題,這個譯名著實毀了整部電影,因為它和《藍調(diào)天后》這個名字根本無關(guān),而名字只是一個噱頭。看完電影的朋友們,你們會覺得我起一個叫《黑人的地下錄音棚》這樣的名字能吸引觀眾嗎,而事實就是:故事就發(fā)生在這樣的一個小的空間,講的是純粹的黑人生存問題,而藍調(diào)只是他們共同服務的工作和職業(yè)罷了。
我不太了解電影有沒有一個在博斯曼去世前成片的完整版,如果有,那么那個版本無疑會更貼合目前的片名;如果沒有
《藍調(diào)天后》電影劇本
文/〔美國〕魯本·桑地亞哥-哈德森
譯/張晨
改編自奧古斯特·威爾遜的同名劇作
在一片黑色中,我們聽到:
原始而憂郁的藍調(diào)歌聲,從開始的低吟……逐漸涌動升騰……直至怒吼咆哮。
黑色進入焦點,露出——
瑪·雷尼那張膚色深黑、圓如滿月的面龐出現(xiàn)在銀幕上。她正在吟唱,聲音空靈飄渺。我們能看到,在她張開的嘴巴里,略帶缺損的金牙熠熠閃光。
外景,戶外演出帳篷,上帝視角
我們俯視著一頂巨大的“演出帳篷”。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如同蠅蟲無法抗拒臭味一般
“他們根本不理會我的感受,所以連可樂都不給我買?!?br>“他們從來都不關(guān)心我這個人,只是想要我的聲音(為他們賺錢)。”
“你之所以說(沒給我侄子也發(fā)薪水)是個誤會,是因為你發(fā)現(xiàn)犯了個錯誤:我還沒有簽發(fā)行合約?!?br>“艾爾文做我的經(jīng)紀人6年了,只邀請我去過一次他家,還是為了給他的那些朋友們演唱?!?br>跋扈如瑪,其實是人間清醒。
看上去刁鉆刻薄,蠻橫無理,不過是因為她看透了真相,才用惡劣的態(tài)度回敬與報復。
一旦進入演唱,瑪就立刻轉(zhuǎn)換為沉浸和投入、滿足和幸福的狀態(tài)。由衷熱愛音樂
全程高能的音樂片 《藍調(diào)天后》電影劇本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