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寫葉嘉瑩的文章都會提到她坐綠皮火車來到南開的那一天。那是1979年的春天,55歲的葉嘉瑩被南開從北大手里“搶”了過來?;疖嚨秸局?,她與前來迎接的南開諸君合影留念,盡管穿著簡樸,也依然難掩典雅的氣質(zhì),人們形容她“仿佛天外來客”。
如果不是刻意去計算的話,我常常會忘了先生的年齡。除了發(fā)色漸白,時光仿佛不曾在她身上刻下痕跡。她始終是她,年復一年在話筒前說詩講詞。直到坐在電影院里和銀幕上的她一起重訪人生,才猛然意識到歲月流逝,原來在那些時刻里,她已經(jīng)六十,七十,八十了。這個月
采訪、撰文/法蘭西膠片
“有人會很好奇,我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角色?!?br>“(當導演)是個苦活。我自己心里面也有很多構(gòu)想,很多劇本,但我知道現(xiàn)在不太可能去完成那些苦活。拍《掬水月在手》已經(jīng)非常辛苦了,辛苦到你不想再這樣了。”
前些天,活字文化和前員工的勞務糾紛在文青圈里鬧得沸沸揚揚,一度把《掬水月在手》這本書的豆瓣評分拉低到3.9。
好在這股怨憤沒有影響到電影《掬水月在手》,不公平的事,肯定要通過法律來解決,但電影的分內(nèi)事,還是得趕緊說說。
葉嘉瑩先生紀錄片《掬水月在手》觀后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7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