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完了玻璃城堡,一開始看的時候有些厭惡,感覺相當(dāng)漫長,主人公爸爸是一個好爸爸嗎?前半段告訴我,這不就和我的爸爸一般無二嗎?他力大無比,身量高大,告訴我們美好的未知世界,甚至電影里的爸爸更加懂孩子,更親熱些。年紀甚小的孩子們欣賞這種刺激好玩的生活。但是到后半段,孩子們長大了也看出了真相,星星做禮物只是一張美好的空頭支票,玻璃城堡也是爸爸的謊話。雙親只是希望兒女繞膝,而并沒有想到孩子除了是他們的孩子以外未來還有其他的身份。他們有自己的生活。兒女不希望被父母自己的愿望縛住
酗酒本身就是一件自私的行為,只圖一己之快,不考慮給他人帶來的后果,在精神科工作十多年,看到那么多來戒酒的病人,都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重蹈覆撤,酒精依賴變成了社會現(xiàn)象,電影中的爸爸就是這樣的人,當(dāng)他沒辦法承擔(dān)責(zé)任也好,負面情緒也好,都會選擇用酒精來麻痹自己,逃避現(xiàn)實,我們或許都有這樣的爸爸,自尊,面子比天大,無所不能,然而,你和他在一起的感受的是痛并快樂著,父母之情是割舍不掉的,原著作者想描述的也是這一點,開始我也一直不明白,為什么爸爸如此的厭惡
這部電影改編自現(xiàn)實的真是故事。我們一定聽過這樣的言論:
幸福的家庭千篇一律。不幸福的家庭各有千秋“
故事的主人公,也就是那個被孩子稱之為父親的男人,沒有正經(jīng)工作,喜歡賭博。對待孩子不管不顧,甚至餓上三天都是家常便飯。
而那個被稱為母親的女人,由于她自己的懦弱,不敢離開這個男人,還一而再再而三的選擇生下四個孩子。
這樣不幸的人生,并不是只存在于電視劇。在現(xiàn)實生活,我們經(jīng)??梢钥吹竭@樣的例子:
孩子的降生那天,遭遇親生父母親的遺棄。又或者出生那天,由于是女兒得不到任何重視
《玻璃城堡》------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是覺得很不錯,里面有一句話:即使我鉆水泥洞子,我也是人生的贏家。
講述了一個兩面性的思考,這位父親確實才華橫溢,但也確實是一位失敗者,為什么每一位弗蘭克式的人物都有著不同凡響的一生,這種生活的方式或軌跡,是對是錯,看每個人怎么看。
女兒拿著父親給的刀,和父親在荒野中奔跑的鏡頭讓我感慨萬千,我也想過這樣的生活,但現(xiàn)實不大可能,不知是接受教育還是生活的環(huán)境不同,美國人為什么可以出幾個這樣的奇葩。但他的兒女們一個個離開了他
“玻璃城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9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