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西洋畫:首重能品(重刻畫和形似)文人畫:神品 妙品 逸品
凡是被承認的藝術、進了美術館的藝術,都是過時的規(guī)范、失效的規(guī)范,輪到偏離和背叛印象派的規(guī)范,是馬蒂斯和畢加索那代人,可是馬蒂斯和畢加索開創(chuàng)的規(guī)范今天也早已過時了。
五
觀看是不講道理的,也用不上道理,你看一幅畫,重要的不是懂得,而是驚喜。
六
中國壁畫起于漢代,魏晉唐宋達于極盛。閻立本,李思訓,張僧繇,吳道子,盧棱伽,楊庭光等。
九
就像普桑處處仿效希臘,結果每一筆畫出了他的““法國性”。師承、影響構成繪畫史$#
1、大家相信書本、教條,不太肯相信自己的眼睛。
2、規(guī)范永遠在期待天才的偏離,因為任何規(guī)范不可能包容千差萬別的真實。少數(shù)遵守規(guī)范的沙龍畫作品,成為歷史的注腳,印象派的陪客。
3、巴比松畫派是印象派的先驅,像是詩歌與歡唱的區(qū)別。
4、隨著工業(yè)社會的來臨,柯羅和米勒成為描繪歐洲千年農(nóng)耕圖景的最后一代人。
5、凡是被承認的藝術、進了美術館的藝術,都是過時的規(guī)范、失效的規(guī)范。輪到偏離和背叛印象派的規(guī)范,是馬蒂斯和畢加索那代人。可他們的規(guī)范,今天也早已過時了。
紐約大都會美術館的三個晚上,必定成為人生最奢侈的藝術經(jīng)歷。相比第一季,第二季在拍攝條件上更優(yōu)越,清晰度也更高,這是欣賞大家逸品的基礎。但相比較還是更推薦第一季,因為對藝術史的獨特見解更引人入勝。背景音樂選取與畫作的匹配是最大亮點,再看看片尾的音樂編輯,果然也是大家。好的聲和像再配以講解,讓此片成為打開藝術史之旅的一把金鑰匙。
[局部 第二季]
在正式赴約前,趕due般看完了陳丹青老師的《局部2》,又如趕due般在一個平常的二月的第一個周日,六個小時不吃不喝狂奔在the Met。
看之前以為《局部2》里講的都是the Met里的藝術品,但實際上是以the Met的藝術品為主線,再以藝術品的作者為縱線,鋪展開敘述散落在世界各地博物館里的藝術品。
另外,看之前以為《局部2》會是非常硬核的干貨內容,想著趁機順便惡補一下藝術史,但實際上十六集就這么不知不覺沉浸和愉快地看了下來,且這個過程,時常感到感動和驚艷。
只有一個人能批評我,那就是畢加索。
——亨利·馬蒂斯。
如果我們倆有一個死了,有些話,另一個人還能跟誰說去??!
——亨利·馬蒂斯在一次與畢加索的長談結束時說
馬蒂斯去世時,他將『宮娥』作為遺產(chǎn)留給了我,我關于亞洲的念想都來自于此,盡管我從未到過那里。
——巴勃羅·畢加索
是的,他死了,我在繼續(xù)他的繪畫。
——巴勃羅·畢加索
正如馬蒂斯所說的,“藝術與大眾之間永遠存在一條鴻溝”,古代的藝術服務于王室、貴族,現(xiàn)代藝術則不斷挑戰(zhàn)人們的審美。
雖然我不能給“大眾”下一個明確的定義,但毫無疑問大眾崇拜有名的事物,即是他們看不懂。公眾相信一幅畫如果被掛在美術館,那么它就是一副好畫,人們相信名畫是相信一種話語權
局部的意義可能在于講述畫背后的故事,陳丹青自己也講,觀看的藝術不在于看懂,而在于驚喜。從這個意義上說局部這部紀錄片是成功的,因為它帶給我們很多驚喜。
《局部 第二季》有味道的脫口秀片 有趣的講評人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22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