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大叔第一集就去了成都,原諒我真的對他挑不出毛病,解說的食物都是專業(yè)級別的,關鍵是你能感受到他對于美食的心態(tài)的包容,完全沒有所謂的政治立場,太純粹了,真的是個超級會吃的大叔,看一集就喜歡上他了。這才是我大中華美食的正確打開方式。你我皆凡人,廟堂之高,江湖之遠。蕓蕓眾生,也只消一碗麻婆豆腐。
本文首發(fā)于公眾號“影探”,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最近美食片又雙叒開始“大開吃戒”了!
先是網飛精品[主廚的餐桌]迎來第三季大吃甜點…
然后島國老饕[孤獨的美食家]第七季如期歸來…
街邊的小攤和熱鬧的夜市開始躁動起來,而探長我的食欲也隨著夏天的溫度上升…
沒錯,又到了“逛吃逛吃”的時節(jié)了!
街頭美食斗士
Street Food Fighter
看海報仿佛就能聞到快炒的味道…
煙火氣十足!
[街頭美食斗士]由TVN聯(lián)合美食家白鐘元創(chuàng)作的美食旅行節(jié)目,它還有個接地氣的名字:
街頭大胃王
做一個母語為朝鮮語的人,在電視上看生肉時就對這個奇怪的爆炒腰筋產生了巨大的興趣。重新在手機端看熟肉時配上了神奇的包菜肉筋……
白老師號稱這家店是在飛機上,想起來就會流口水的店。而神奇的是這家店連招牌都沒有,甚至在網上想查詢他的資料也有點困難。難以想象老師是怎么知道這家店的。
竟然這家店沒有招牌,想要在百度地圖上找到它就顯得有點困難,唯一的線索就是這家店左邊的徐包鋪。
幸好在百度地圖搜索徐包鋪之后發(fā)現(xiàn)哈爾濱僅此一家,如果這樣的話,那找到這家無招牌的飯店就以為容易了。
掛一個超喜歡的美食節(jié)目——《街頭美食斗士》??荚囍苋科湎嘛埗冗^。
基本上都是邊走邊拍,拍攝方式和角度其實比較單一,對美食的描述也不夠多,感覺節(jié)目大部分靠主角白鐘元的個人魅力撐起來
感覺真的算是吃貨的榜樣了啊。會多國語言,但僅限于菜單上的交流,學的中文是在菜單上學的;在壽司店遇到哥倫比亞的游客,說的第一句是哥倫比亞出名的咖啡;點到好吃的,會感嘆自己點得太好了、覺得很滿足;有時看到美食時,會驚訝的微微張開嘴;吃粉被辣油濺到眼睛,但因為太好吃了,邊擦眼睛邊吃;吃到很好吃的
說道咱們中華美食,那可能七天七夜都講不完,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沃土上,五十六個民族有自己的特色菜,從川菜、魯菜、粵菜、蘇菜四大菜系,又加入閩菜、浙菜、湘菜、徽菜,形成著名的“八大菜系”,所以說中國是美食國度一點沒錯。
為展示美食,其實國內拍攝了很多相關的作品,其中《舌尖上的中國》基本家喻戶曉,但它的拍攝手法和人文氣息濃厚的旁白,讓一道道菜品瞬間飛升幾個level,不太接地氣。
但最近有個韓國大叔,到中國來拍攝美食“吃播放送”,大受歡迎,豆瓣評分高達9.5。
街頭美食斗士,戰(zhàn)斗下去吧!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23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