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泰來主廚(當(dāng)年的筆誤?豆瓣標識是譚家明導(dǎo)演),鐘楚紅、梁家輝、楚原領(lǐng)銜炮制的爆笑喜劇。
楚原的演出,我看過不少,但都是客串或高級龍?zhí)?。這次楚原卻是主角,而且,這個楚原比我以前在電影中看到的楚原也要年輕一些。我見過楚原中年時的采訪,他似乎很害羞,也不善言辭。在這部片子中,楚原的樣子還是挺害羞的。而2000年以后的楚原,天命既知,耳順亦過,已是古稀之年,已經(jīng)無所謂害羞與不害羞了。
如果說我也追星,那么,我所追的星,一般是那些電影的幕后人員,而不是幕前的明星們。楚原便是我的一顆星。每次看到楚原的出場,我都會會心一笑,仿佛和一位多年的老友久別重逢。我的這種“會心一笑”往往被認為是一種“曖昧”的笑,而這種“曖昧”已經(jīng)成為我的一種習(xí)慣——我看到那些我熟悉我喜歡的幕后人員在前臺露臉時,總是禁不住小興奮一下。
所以,這里只說楚原,不說鐘楚紅,也不說梁家輝,甚至不說這部電影。
你知道嗎?吳宇森《縱橫四海》中二男一女的人物設(shè)置以及角色名字是來自于哪部法國影片?
這問題有些知識水平積累的人都能反應(yīng)得過來,不就是法國新浪潮特呂弗的片子么?新浪潮是如此遠在天邊、近在眼前的字眼,世界各地都有新浪潮,還是繼續(xù)譚家明的影片之談。
1984年的《雪兒》中也是采取了二男一女的故事架設(shè),不過更接近于后來胖子王晶炮制的追女片(溝女片),那些電影都是為了表現(xiàn)男主角沾染得世俗卻要不失風(fēng)趣甚至瀟灑倜儻,被追的女人并不重要,只當(dāng)是個好點或差點的花瓶。不過在《雪兒》中,正如其片名,要看的就是女主角Cherie了,她由鐘楚紅出演。
譚家明的創(chuàng)新之處在于完全扭轉(zhuǎn)了主角的設(shè)置,突出了女性的位置,或許這是其過人之處。盡管在絕大部分時間里故事都很鬧,鬧到結(jié)尾,兩個男人在孤島上近乎無厘頭式的追逐起來。
不過在雪兒義無反顧的跳向蔚藍大海往前游走時還是微微顫了一下,如此意象果然很美。不提之前鐘楚紅在燭光和陰影中是否露點,得承認那的確誘人;不說后來她如何風(fēng)情萬種
劇本出自馮禮慈、陳韻文、司徒卓漢與譚家明手筆,講述敢愛敢恨的舞蹈老師雪兒(鐘楚紅飾),被富商戴氏(楚原飾)窮追不舍,后來又被所愛的攝影師男友(梁家輝飾)欺騙。電影部分依稀有《春光乍泄》(Blowup, 1966)的影子,橋段稍嫌俗套,個別過場亦欠佳,但處理色彩突出,攝影、燈光等俱佳,節(jié)奏又明快,更重要是譚氏鏡頭下的「紅姑」嬌美無比,無負本片英文名 Cherie (鐘的洋名)! http://mcyiwenzhi.blogspot.com/2009/01/cherie-1984.html
asdf
觀影日課之《雪兒》
作為一個純粹的藝術(shù)家,自然應(yīng)該是不食人間煙火,自然是不懼怕當(dāng)眾裸露屁股。作為一個虔誠的資本家,也須得是篤信價值交換,為了情欲而樂于吞食西班牙蒼蠅。
從最初的女性平權(quán)到轟轟烈烈的MeToo運動,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一切的邏輯正義,都難以完全擺脫被消費的可能。
三顆星。
劇情上來說,還是一貫的港片詼諧風(fēng)格。我想那個年代的香港一直都喜歡走一些2B青年的路線。
其實我覺得這種劇情上略帶2B的電影還是很好很好,因為在這種輕松的不費腦子的故事背景下可以讓我多注意到故事以為出彩的地方。
剛看到阿華的家的時候,就心里一樂,這個布景明明是在COPY《放大》里面男主的室內(nèi)設(shè)計。
鐘楚紅化身古典人物的時候,那個場景也飽含著邵氏公司古裝片獨有的韻味。
尤其喜歡這片的布景,全部都是大色塊簡潔有張力,跟那個年代以及導(dǎo)演所效仿的東西很相符。
話說最后,我一直都不知道原來那個挺2B的家樂就是楚原大導(dǎo)演,最后定睛一看才知道原來穿的都是印第安納瓊斯的裝備。
回想起來,香港的一批導(dǎo)演都會喜歡在電影里面有意的對那些有名的片子致敬。讓我覺得很細心。
頓時覺得,每一部看似2B的香港89十年代的電影,背后都有導(dǎo)演所表達的那些細致入微的鏡頭。只是深深的埋藏起來很低調(diào)很低調(diào)。
這應(yīng)該就是我喜歡港片的原因吧。
【雪兒】質(zhì)量保證劇情片 2B的劇情下面隱藏著低調(diào)的修飾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23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