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看邊寫心得的筆記。突然冒出一些想法就速記下來。
1.重新看士兵突擊,我終于明白當年自己為什么把它當成巔峰。
當然現(xiàn)在也是。
08年看到,有時候回看。但是至少三年了。三年了,“巔峰”這個一直以來的評價已經(jīng)變成了比較抽象的概括,然后再次看到的時候,我依舊被感動壞了。士兵突擊始終是無法被超越的電視劇,我終究慶幸自己與它的相遇,沒有因為堅持逆反心理或者對國產(chǎn)劇的失望而擦肩而過。
2.有時候我們是不是太容易被社會沉淀下來的被動因素干擾,像康師傅說的,其實社會中還有很多美好的東西。那些烏托邦的世界明明存在,可是我們卻像成才那樣,先去相信了最不該相信的東西,那些勢利的準則,而不是繼續(xù)相信美好。也許美好和理想總會受傷,可是成功終究要付出代價的不是么。
3.蘭曉龍說,許三多才能成功,那些做的最好的人,其實都是許三多。我終于有點明白了他的意思。
成才選擇了去適應(yīng)這個社會已經(jīng)形成的條條框框,不管是學(xué)抽煙,學(xué)習(xí)背那么煽情的家訪臺詞,不管是以后一直去做得最好給別人看。他在定下目標的同時
似乎又滯后了大半年,不過還是看了《士兵突擊》,很有意義。
從那首“一桿鋼槍手中握”到透不過氣的“豬鼻子”防毒面具;從臥姿瞄靶“八一杠”到高連長車上印著的“C4ISR”;從內(nèi)務(wù)整理“平四方 側(cè)八角”到緊急集合負重急行軍……越細節(jié)越真實。
我在看電視劇的時候總喜歡在劇終的時候評個本劇、本影片自己最喜歡的角色(膚淺),“突擊”結(jié)束后,看著片尾陸續(xù)出現(xiàn)的那一張張臉,我卻評不出來了,甚至不確定該用哪個詞來概括每個鮮活的形象,感覺充斥著矛盾,人物與人物之間的,一個人物形象自身的。就拿袁朗來說(其實我也挺欣賞高城的),袁朗多計而不失天真,狂傲而不失禮節(jié),邪氣而不失儒雅,不羈而不失細膩。很多矛盾潛質(zhì)在他身上完美融合了。
-------------------
有些對白,的確經(jīng)典。很man很爺們兒,除了許木木的自白。
許木木是簡單的,他在日記里寫——
“最難受的 是晚上
不管你有沒有作為 不管你學(xué)了多少
到了該休息的時候 都一樣”
他在獲準特批一個月假期,走出老A的集結(jié)地時想——
“自由的味道 很硬
帶著柏油和輪胎的氣味 讓人很想遠行
1、故事:文本和角色認同方式
都看到了許三多,這個典型地借用了傻根-阿甘的類型化或符號化的人物作為第一人稱主觀視角出現(xiàn),基本上以他的“在場”作為主線結(jié)構(gòu)故事。圍繞著他的是身旁一群“高亢而華麗的男人”,這便是編劇深諳的投觀眾所好之道。大抵說來,提供代入感的主角和華麗的配角,以及略顯YY的情節(jié),基本上構(gòu)成了武俠、奇幻等通俗文學(xué)暢銷的核心要素,放在同為敘事性文本的影視里也不例外,歸結(jié)在一處便是“成人童話”,此“成人”并非“少兒不宜”,而是言其復(fù)雜。男人們在片子里看到朋友兄弟,女人們看到一群華麗的男人,由此,營銷點把握的相當精準。一說本片沒有女人是“大膽嘗試”,未必,把女人、三角戀等等視為暢銷影視?。ㄈ菸也挥觅u座或熱播之類的詞語,下同)必不可少之要素的想法,恐怕是與春晚必唱和諧一般同出于“被害妄想”。
然而編劇確實是用足了功力的。這部電視劇的劇本之強大是前所未見的。編劇有意地摻進了現(xiàn)代主義的命題,并且本分地做了許多細節(jié)上的對應(yīng)。而明顯的一點是其中的話劇成分——場景集中/單一
《士兵突擊》這部劇看過很多次,和大多數(shù)喜歡這部電視劇的觀眾一樣,都能或多或少從劇中,從各色各樣的人物中,得到些激勵,也或多或少的開始反思自己。
這部劇情節(jié)是成功的,塑造人物更是成功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魅力點,袁朗意氣風(fēng)發(fā),伍六一執(zhí)拗剛硬,史今溫和包容,高城驕矜還有些孩子氣,吳哲幽默通達,還有老馬,甘小寧,老魏,馬小帥好多人,看到他們,你總會在某個瞬間被這群人感動,振奮。
我個人最喜歡許三多,喜歡他的純粹與心無雜念,喜歡他的專注與不焦慮,這些都是我一直追求而不可得的。
人物鮮明!電視劇《士兵突擊》音樂分析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28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