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想取的標題是“論主旋律電影商業(yè)化與藝術(shù)性兼容的可能性”,后來想想實在是太裝逼而且估計自己也hold不住就算了。會到影院觀摩這部片完全是沖著寧岱和寧瀛倆姐妹去的。妹妹寧瀛早年曾憑借新現(xiàn)實主義風格的“北京三部曲”在電影課本上掙有一席之地。這位留學意大利師從貝托魯奇的“第五代的小師妹”近年來較為沉寂,一些商業(yè)試水之作既不叫好也不叫座。姐姐寧岱是職業(yè)編劇,除了為妹妹操刀劇本之外,也為(前)夫張元編寫過《過年回家》、《看上去很美》等優(yōu)秀作品。這次姐妹攜手而來,未嘗不可懷有一份期待。
因為觀影時選的地兒較偏僻、卡的點也精準,所以再一次包場的美好愿望成為了現(xiàn)實。隔壁廳一伙人在那跟嗑了藥似的“急速飛車”時,筆者獨自一人在這靜靜地翻翻“警察日記”也挺好。然而,和寧瀛導演這次單獨的“約會”,卻讓人有點消受不起?!毒烊沼洝肪秃孟駥а菡{(diào)的一杯雞尾酒:以主旋律為基酒,藝術(shù)性為輔料,而商業(yè)化只是點綴。調(diào)好了自然美味,調(diào)不好就有點不倫不類。整部影片都看完了,仍不知道該怎樣去看待和評價它。
去年的3月份,這部電影上映的時候正好《白日焰火》也在上映,當時是兩部片連在一起看的,當我再次去影院的時候《白日焰火》還在,這部《警察日記》已經(jīng)下檔了,我想這應該是因為沒有傳說中的桂綸鎂,導演寧瀛的名字也沒有刁亦男霸氣。兩部片子同期上也是有趣,因為拍的都是探員警察的故事,只不過一個在路邊喝酒還鬧事,一個卻無比純良正派。內(nèi)地拍的警察故事一直都乖乖的,因為神探們一直都沒辦法妖魔化,沒辦法像劉青云一樣識人魂魄,也不會像柯南一樣一眼就看穿,往往他們需要望穿秋水,就像《神探亨特張》。
這部影片,明眼人一看這陣容就曉得了,主旋律。主旋律這種類型確實也是我國特有的,即使周總理在四個日夜里用的跟都敏俊XI一樣的臺燈也無法改變自己的命運。王景春扮演的警察郝萬忠是主旋律的,導演的手法卻不是那么主旋律,所以這是一部看起來散亂卻有著先鋒嘗試的主旋律影片。
主旋律電影必然神話英雄人物,這是讓人最不喜歡的,就好比看內(nèi)地的特種兵電視劇,總覺得都不是真的,制片方又在騙人。這部片的導演避開了這種慣用手法
2013年度佳片,警察日記和拆彈專家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58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