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呢看了好多韓劇以后以為自己轉(zhuǎn)型了但到最后一看日劇就直接收不住
其實呢 日劇就是好勵志 也有后悔高考的時候沒有看 但我也不確定是不是高考的時候看了就真的會用功努力 櫻木說的也都是大實話 每個人當(dāng)他有一種東西想要執(zhí)著的時候 就真的會執(zhí)著 但我不知道自己有沒有資格考東大 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一直堅持下去什么 我都不知道自己自從高中到現(xiàn)在有沒有努力過 社會的誘惑太多 真想像他們一樣那么純粹地為了什么而奮斗 我現(xiàn)在恐怕回不到那個純粹的時候了 我現(xiàn)在會嫉妒 會傷感 會想這想那很復(fù)雜 所以就不會那么純粹的努力了
可是 我卻還想回到那個時候 離開有那么多誘惑的社會
但我知道我進(jìn)入了這個社會 我便再也不能回去
為了不被壓迫和傷害而努力,不被壓迫后因為過得太沒勁而想辦法讓自己遵守紀(jì)律,得到重大成果后感到幸福,得不到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損失(更大的機會,更小的被壓迫可能,追求成果中的各種過失),然后慎重考慮后,尋找下一個追求成果。這樣的人生才有實感,有被壓迫的痛苦,有克服本能的不適和害怕戰(zhàn)勝不了后產(chǎn)生的麻木沒勁的生活,有對過失的重視,而不是拿人生有無限可能性,總會做到的這樣無實感的話讓自己的生命沒有實感,同時麻痹自己而失去了對過失的痛苦,生活得更加沒勁
筆者按:
十年前,我為結(jié)衣而看《龍櫻》;
十年后,我為雅美重刷《龍櫻》。
(?????????)
------把十年后的重刷獻(xiàn)給麻醬和gakki的盛世美顏?(???)?
『閱片筆記』
第9話
本集匯聚了各種高能(高潮):
1、人物情感(矢島和水野的感情線終于有了突破,激動的彈幕們)
2、孩子教育(摘錄如下,值得深思)
【與孩子對話的方式:復(fù)述】
小孩在大約7歲之前出于感性思考階段,從7歲到11歲之間開始用理性的思維去思考
孩紙之間的差異只是各自所處的時機不同而已
1.每科100題
2.總是往上看,就會忽略腳下的基礎(chǔ)
3.制定明確目標(biāo),提升更快
4.不是只有1年,是還有1年
5.決定要做的事,就要做好
6.抱著滿分的目標(biāo)學(xué)習(xí),如果沒有這種決心,就不要學(xué)了
7.大聲讀出來,邊竟走邊讀
8.向?qū)Ψ街v解自己錯的地方。
9.遺忘不是笨,要反復(fù)記
10.因為自己的成績不理想而感到不甘心,不甘心是很重要的
11.每天早晨100題,反復(fù)練習(xí)
12.要創(chuàng)造,首先從模仿開始
13.99分和0分是一樣的
14.手也一起動,大腦會更靈活
看完后感觸最深的就是:如果高中時讓我看到這部青春勵志片,我說不定就去重點大學(xué)了。
還以為又是一部偶像青春劇,卻沒想到意義這么深刻。真想讓高一的妹妹看看這部片子,真的很激勵人。我看的時候一直在想,為什么高中時候沒有人拍出這樣一部好的作品呢。那樣的話,清華北大也就不算什么了,不是么。
其實是因為山P才會下這片子,發(fā)現(xiàn)女演員中居然還有禮,仍然是扮演青梅竹馬,仍然是那樣朦朧美好的微妙的青春愛情。日本別的咱不夸,但是日劇所表現(xiàn)的意義卻是與國產(chǎn)偶像劇完全不同,國產(chǎn)劇看完就完了,而我每看完一部日劇,都會有或多或少的對人生的感觸,這也許就是我喜歡它的原因吧。
推薦給所有高中生和參加過高考的孩子們看。如果家長同意看的話,我相信肯定會有改變。
“龍櫻”長澤雅美新作,讓我想起了那個單純的年代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2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