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原文鏈接:http://mp.weixin.qq.com/s/m3keha7RgdHjp-ieXx5xvg
鋼琴曲《水邊的阿狄麗娜》來自一個神話:男子愛上了美麗的雕塑,最后雕塑變成美女,想象中的美好夢想成真。青春期就是少年從幻想中完美的自己到真實自己的過程。
“瓦拉幾亞”是邁克和契克的目的地,這地名還有一個意思:荒野。少年每一步都是在陌生的荒野探險,他們要在荒野上寫下自己的名字。
這是電影《契克》的兩個隱喻,也是青春期的兩個重要主題。夢想成真的過程要在荒野上實現(xiàn),由他們親自完成最重要的任務:自我同一性
還有什么比一個青春期的男孩的苦悶更加讓人動容,他愛慕的女孩邀請了全班的同學除了他和契克。他喜歡的母親是一個無法自拔的酒鬼。他的父親是一位在他面前毫不掩飾的偷情的花花公子。
在一個注定無所事事的暑假,契克闖入了他的生活,他對契克的印象不好,哪怕他也是那種不受歡迎的角色。但大大咧咧的契克還是闖入了他的生活。突然湊成了一對cp。
契克是一個敢愛敢恨的男子,與男主的優(yōu)柔寡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正好是種互補的性格。在這場浪漫旅行中男主在和契克的互動中,收獲了一種珍貴的品格,自信
兩個邊緣孩子,一個酗酒的俄裔轉學生,一個缺乏家庭關愛被班級同學排擠的孩子,在一個暑假,結伴而行,開始了一段肆意張揚的酷炫之旅。攝影美輪美奐,很多鏡頭可以做電腦桌面,看了讓人有想去德國旅行的沖動。陽光耀眼,我們無所畏懼,一路前行。影片清晰自然,兩個少年,不帥,卻很討喜,看得很歡樂,又不失溫暖感動。
在青春里,我們都渴望有這樣一個夏天,有契克這樣的一個好基友。一起開始一段夢想的青春之旅,肆意任性的做我們做的事情,堅決不走回頭路。
影片中很多讓人動容的細節(jié)。假期開始后,邁克百無聊賴在花園中用水噴花發(fā)泄情緒,這時契克開著他偷來的車來找邁克,他倚靠在車上對著邁克笑。那時,陽光耀眼,花草繁盛,契克的笑容陽光而炫目,讓人感覺到夏天的熱烈和友情的美好。
即使在無路可走時,堅決不走回頭路。他們在玉米地里,壓出自己的名字,說,這樣就可以在谷歌地圖上看到了。青春里的叛逆任性一覽無遺,卻又那么自然。
在逃避警察走散后,他們居然很默契的想到了碰頭方式:“若不能回到最后一次見面的地方
既是一部成長電影,也是一部公路片。既描繪了少年契克青春期歷經(jīng)的暗戀,家庭,友情等問題,也用輕松的方式對自由與規(guī)則作了解讀。來自俄羅斯的契克作為一個外來者,不但成功解決了學習,霸凌的問題,也帶著邁克來了一場說走就走的奇妙旅程。在旅程中,少年以自己的方式面對世界,整個過程是愉快的,輕松的,即使偶有波折,也被少年們一一化解。兩人夜晚仰在風機底下看星空,和新結識的女孩在河里游泳,尤其難得的是彼此都收獲了友誼。片中為數(shù)不多的幾個幻想片段也做的不錯,很釋放
“契克”這個暑假酷斃了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29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