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了10集實在不忍心看下去,這不是一部可以看到任何精神依托的劇,里面也沒有英明神武,暗戰(zhàn)交鋒,它只對一個悲劇人物娓娓道來,而這個人物還是子華演···據(jù)知大多數(shù)人同我一樣不忍心看下去的,但子華20年棟篤笑娛樂圈血肉史2很鄭重的介紹著這部子華認為他最打破地心引力的角色,于是硬著頭皮看下來
看到中間十幾集時候你已經(jīng)看不到子華或者子華以往的音容相貌,看到的就是軟弱窩囊,被各種勢力綁架各種政治立場角力的犧牲品,同時又逃不出自身的劣根性的溥儀,這個復雜的符號般的人物。子華的演技有口皆碑無需贅言,但當年這部戲“唔收得”,可是看過的人都兩個說法:1很好看;2溥儀是黃子華演得?!
這個評語我看作是肯定了,個么點解“唔收得“?黃生在《娛2》里有他超凡自嘲的解釋,但我卻覺得貌似片子剪得很成問題,前半部分經(jīng)常出現(xiàn)欲言又止突然轉(zhuǎn)到下一場沒過渡不說該有配樂的時候只是換了分鏡···對很多人物及特殊歷史背景環(huán)境地點不交代清楚的不負責任態(tài)度都造成前半部分殘缺般的囧狀,基本是在靠男主女主的演技撐場
剛看過溥儀的自傳《我的前半生》,所以轉(zhuǎn)過頭來補這部劇,據(jù)說很經(jīng)典。我剛看了開頭,真的很好奇,青年的皇帝,尚且還很有活力和想法,青年蔣雯麗飾演的婉容,此時仍然是活潑嬌俏(盡管蔣雯麗年輕的時候長得就有點顯老,但是演技上都沒得說),我真的不懂中間到底發(fā)生了什么,讓他們以那樣的悲劇而告終。一開始也很奇怪,明明文繡看起來傳統(tǒng)溫順,而婉容是接受過西式教育,很是開放活潑,可為什么天提前跳出火坑的卻是文繡,而婉容卻一輩子跳不出來。
看到第5集的時候
《非常公民》這部劇很有《少年天子》般的“致郁”神韻,劇中并沒有什么宏大的場面,唯一的一組多次出現(xiàn)的長鏡頭便是群鴿飛掠而過后,包括鐘鼓樓在內(nèi)的滄桑的北京城,奠定了時代變遷之下厚重而蒼涼的總體基調(diào)。
《少年天子》,描摹清朝入關之后的第一位皇帝順治帝福臨理想破滅的人生悲劇,“攀不過紫禁鐵臂高墻,枉我是萬人之上”;
《非常公民》,則刻畫了清朝最后一位皇帝,也是封建帝制下的最后一位皇帝溥儀,他不愿意離開紫禁城,卻不得不在不同的囚籠里輾轉(zhuǎn),半生顛沛,一世囚徒
這部劇看了不止一遍,因為黃子華。但是不知道為什么,這次看了后卻有好強的感覺想要寫點東西。
這是一部很好很客觀的電視劇。燃起了我對那段歷史,那個人的好奇心,我還從來沒有像現(xiàn)在這樣強烈的想要去了解一個歷史人物。我不知道是不是有黃子華的因素,但是我在看的時候,分明又忘記那個演員叫黃子華。
在以前對溥儀的記憶里,他是末代皇帝,是傀儡,是叛徒。他懦弱,無能,軟弱。這些就是我對他僅有的,所有的印象。但是看完非公后,我發(fā)現(xiàn),這個皇帝也是有血有肉的,他也有很多無奈和身不由己,我甚至覺得,他是值得同情的。
他的出生就注定是場悲劇。在那個風雨飄渺的中國,在那個新舊交替的時期,任何人被冠上所謂封建皇帝的頭銜,都只能是一場悲劇。他也有過奢靡不羈的童年和少年,他也幻想過,就算權(quán)力不在,就這樣無憂無慮在紫禁城里面過一輩子自己的小日子,又何嘗不是一件美事?只可惜,歷史的腳步永遠在向前,下一個明天永遠沒人知道。當他被逐出自己的家門,他不知道要去哪里
第一篇影評是看到中段就忍不住寫了黃子華,第二篇影評是看完譚玉齡小天使一些感慨。其實這部劇值得一個完整認真的劇評,實乃神劇也。但是感觸良多,一時也不知從何說起,只能寫個簡單的提綱。
1. 黃子華的演技真真撐起了這部劇。有80%的時候我完全忘記了這是黃子華。有10%的時候我在想,這真的是黃子華?真是一點也看不出了。剩下10%的時候我在想,溥儀這歷史巨輪的玩物有著這樣獨特的魅力,是黃子華的表演賦予的,還是因緣際會的宿命成就的?
2. 劇本很好地平衡了娛樂性和歷史性。對歷史其實做出了很多改編
《非常公民》成浩指導,黃子華演活了溥儀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31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