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的同學搞聚會,說要訂制統(tǒng)一的服裝。
我說沒必要吧,何必這么在乎形式呢!
同學甲說,你怎么這么老土!統(tǒng)一服裝,是為了創(chuàng)造更有趣的回憶。
上次你沒來你不明白。
同學乙說,其實不是走形式,也不是走秀(我沒說這是走秀)
是追憶我們的青春。讓這一刻更美。我們亮麗的制服多有活力。
以上的理由充分嗎?還是無法認同。
看來形式和內涵是呈此消彼長的,如果缺少內涵的話,就會更加在乎形式,
更加容易被形式左右。
商家們負責誘導群眾,用流行xxx,或者你out的字眼影響你,左右你,
然后在背后數(shù)錢。 政治家們負責煽動群眾,煽動輿論導向。大眾就是洪水猛獸。
普通大眾的命運似乎是被注定的,被操縱的一群。
向徐景達導演致敬!
一個商人賣肥皂,賣可以把什么顏色都變白色的肥皂,商人演說,第一個人來買,效果很好,傳出去了,第二個人來買,效果很好,接著傳,一傳十,十傳百,時間嘀嗒嘀嗒嘀,數(shù)錢嘀嗒嘀嗒嘀,意識形態(tài)嘀嗒嘀嗒嘀,買的人多了,掀起了白色的審美潮流,人民群眾從眾,不然怎么叫群眾,沒有人想當異類,人是社會性動物,在這樣一個小鎮(zhèn)里最后的一個猶豫的老頭也帶著孫女買了,人們走在大街上,個個白衣白褲,互相脫帽示意,求得心安,全員白裳,天下縞素,結果真來了一隊赤色喜事挑轎,敲鑼打鼓,好不熱鬧,一陣白風吹過
為什么這個小鎮(zhèn)上所有人都穿著白衣?是在祭祀親人,還是想修道成仙?都不是!
故事還要從一家叫做“超級肥皂”的小攤說起。
1
這天,小攤攤主白叔給大家展示了一塊神奇的肥皂。
無論怎樣臟污的衣服,只要用了他的肥皂,就能立刻潔白如新。
起初大家還將信將疑,直到帽子哥買了第一塊肥皂,把自己洗得光潔白凈,大家才跟風購買。
就這樣,每個人都開始購買超級肥皂,小鎮(zhèn)也開始“以白衣為美”。
小攤主數(shù)著一張張到手的鈔票,暗自慶幸自己賺得盆滿缽滿。
超級肥皂攤也升級成了超級肥皂店
到底我們生活中被牽著鼻子走,然后讓勞動所得的資源在這種牽引下糊里糊涂就被割韭菜的情況有多少?
仔細想想。
從商業(yè)廣場的模式:吸引人流、人群聚集后商鋪價格攀升、附近房地產價格也跟著攀升。而事實上,那些能吸引人流的名牌企業(yè),鋪位租金都非常白菜價,甚至可能簽合作協(xié)議0租金甚至倒貼。而錢最終到底是誰給?當然是隨之而來的小商販、在附近買房屋居住的消費者...
逃離北上廣
擴大來看,到一線城市,大量人往里面扎堆,甚至不去思考“幸福人生真的需要去‘北上廣深’嗎”這個問題。到了大城市
【超級肥皂】1986,避免跟風,按自己的步伐腳踏實地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32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