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影展的開幕影片,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分段式電影,講述親情、友情、愛情三段不同的故事,由三個不同的導演打造,卻由同一個人演繹,保持統(tǒng)一的情感基調,別有一番韻味。
《再見,在也不見》,一個很有意思的片名,既然再見,那難道不是再也不見,為何又在,也不見呢,主題曲《在,也不見》更是讓人產生無限遐想,而影片的英文名《Distance》則像是在說,即使相見也有那永遠無法跨越的鴻溝。
《背影》——再夢一次,就醒了
親情的段落由中國導演忻鈺坤在廣西拍攝完成,陳柏霖飾演一個沉默寡言的外派經理,在外派途中意外遇到多年前負債出逃不知所蹤的父親,而他已經由當年叱咤風云的商人變?yōu)閽呃娜惩壤先?,還撫養(yǎng)著一個不孝順的小兒子。朱自清在散文《背影》中所描寫父親是關懷體貼而又沉重的,而影片中陳柏霖這樣一個事業(yè)有成的兒子只是跟在落魄的父親身后,這其中或許包含著恨意,透過攝像機看著那個人的生活,被嫌棄,被驅逐。他甚至還跟蹤自己的“弟弟”,這兩個兒子,兩個不同的人生,一個父親不在身邊渴望去接近,一個父親在身邊卻得不到絲毫關愛
三段不同的人生經歷 看似同一個主人公 同一個陳德明 似乎有著某種聯系的故事情節(jié)又毫無關聯
第一段背影
陳德明出差竟意外遇到拋妻棄子多年的父親 對父親這些年生活一無所知的他悄悄跟蹤起父親 發(fā)現父親重組家庭后 知道父親再也回不去了 只能像個陌生人在遠處默默的注視著父親 內心戲分很足 隱忍與克制 渴望與失望 編劇有功底 但主演欠火候 雨巷揍他弟弟時 在我看來應該是更激烈些的 而不是背后的推搡 和踹兩腳完事 這不足以表達他這么多年來內心壓抑的情感 最后試圖拽起來弟弟 這點表現的很好 既體現了對弟弟奪走父愛又不懂珍惜的怨恨 又顯示出渴望親情的血濃于水
第二段湖畔
剪輯風格很喜歡 過去現在穿插交錯 時空感更強烈 引人入勝 但突兀的是這段主人公換父親了 有朋友可能說這明明就是三個不同的故事 但我想說好分裂 能不能在展示三個導演不同風格時 故事情節(jié)上妥協(xié)一下 即使沒有聯系也不要出現邏輯錯誤 顧及一下觀影人的感受 這也是好多人大呼看不懂的梗
這些天在《美國隊長》這部好萊塢大片的“重壓”下,許多國產片子的排片被嚴重擠壓。前段時間《百鳥朝鳳》的出品人為了排片而下跪,可見排片壓力之大。因為這種敘事手法的影片平時很少在電影院中看到,所以我和小伙伴都蠻想看看的,但是相對排片比較少廳也比較小。
當然客觀條件并不是觀影體驗的決定性因素,這部片子的質量才決定了最終的體驗樂趣。有帥哥的鏡頭總是很養(yǎng)眼的,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臺灣文藝男演員陳柏霖在火車上睡覺時的側顏,也由此開啟了由導演忻鈺坤執(zhí)導的第一個故事:背影。這是一個關于父子親情故事,也是我覺得一人分飾三角的陳柏霖表現最好的一段。在陰暗冰冷的畫面中,每一個情節(jié)的出現,都帶給我?guī)讉€新的疑問,雖然情節(jié)上的起伏并不算大起大落,但是其中交代的細節(jié)確實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香港老戲骨秦沛飾演的父親,可憐可恨可悲,歷經滄桑后遠離榮華富貴后的本質還是一位平凡的父親。再見,有愛有恨的親情。
由導演陳世杰執(zhí)導的是第二個故事:湖畔。這部分在臺灣與新加坡取景,拍的十分具有臺灣電影的意味
文藝片,似乎并不對我的胃口,我說的是手法,而非故事,很多文藝片的故事都是很好的倫理題材,而倫理片是我比較喜歡的題材之一,直白、赤裸裸、有高潮,更深刻。隱晦、沉悶、說不清道不明的文藝片,總會讓人有種隔靴搔癢的感覺,反正我就是不太喜歡。我的骨子里也沒有文藝情節(jié),倒不如放肆灑脫燈紅酒綠。
一部電影竟有三位導演,但看過就會知道,因為影片由三個故事組成,陌生父子情,曖昧兄弟情,忘年師生戀,每一種情都在文藝片的套路里顯得光怪陸離,又因為電影很“臺灣”,這種跳拍的感覺就更明顯了
【再見,在也不見】每一次的再見都是回不去的過往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34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