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仍然打動了大眾,因為主人公的社會地位,生活環(huán)境和普通影迷是接近的。
蠅營狗茍的生活中,愛情被擠壓到何處去了?巴克斯特找尋不到,芙蘭遇到的都成了傷心往事,他成了欲望的奴隸,放棄了男人的尊嚴,生活混亂不堪;她越愛越傷,最后依然是欺騙,還不得不妥協(xié)。
《桃色公寓》通過一個小職員的眼睛,深刻揭示了當時美國社會中的種種弊端,表現(xiàn)了小人物的喜怒哀樂。影片中的主人公巴德是一家保險公司的小職員。是個想在競爭的社會里出人頭地的青年。他工作勤懇,過著獨身生活,連個女朋友都沒有
劉別謙和比利懷德是電影史上最擅長處理婚戀題材的導演,如果非要再加上一個,我想那個人是希區(qū)柯克。
劉別謙有劉別謙筆觸,比利懷德也有獨特的風格。二者相似之處在于對男女之間微妙節(jié)奏的把握。
婚姻與戀愛,有的時候真的挺像黑社會的。男人們朝三暮四,想盡量多的占有女人?;氐郊疫€要扮演好好先生,好好爸爸。女人們也不甘寂寞,誰都想占有資源。女孩們在幻想天真無邪的愛情。
其實哪里有什么愛情,愛情不過是現(xiàn)世的人們用來在這個充滿動蕩,不安,欺騙,丑惡人性的世界里,給自己的一劑良藥。愛情這東西一出現(xiàn),就依人類的面孔,財富,和資源,將人自動地分為了好幾個階層。漂亮愛打扮會玩的女孩,有市場,有人追,有恃無恐。如果性格上再獨立果敢一點,基本上不會受到傷害。男人嘛,只要長得過得去,有幾個錢,性格上再積極主動一點,不愁沒有女孩子。愛情,太可笑,根本是很虛幻的一個詞。簡直等同于外星人。
所以在電影的市場上,愛情長期缺貨。失戀的人想看愛情片,單身的人想看愛情片,在婚姻圍城里面的人也想看愛情片。愛情的主題
你以為《公寓春光》這么個香艷的名字一定會配上香艷畫面嗎?那你就錯了,整部電影連一聲嬌嗔都沒有傳出。
一個大公司的底層員工是這個故事的主角,什么是大公司的底層員工呢?類似于在世界500強工作時的鳳姐,只不過他不是收銀員,而是在一眼望不到頭的超大辦公室里,坐在烏泱泱人堆里打電話的一員。他本來是個好小伙,至少鄰居是這樣評價他的。但不善于拒絕的性格,使他活生生的把自己的單身公寓變成了一個“低檔的汽車旅館”,同時也把自己在鄰居間的名聲也搞臭了。四個上級利用自己的職位及晉升機會,屢屢“征用”菜鳥的公寓用來偷情,這些偷情時間甚至需要有個排期表才不至于搞混,一旦中間除了什么變動,重新安排起來也是頗費周章的。在如此繁多的住客中再加上一個大老板,故事就更加的熱鬧非凡了。
《公寓春光》曾經獲得了33屆奧斯卡獎的5項大獎,其中包括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獎。故事通過人物的各自所需,將每個人聯(lián)系起來,到最后竟然沒有一個人是雙收的。即使影片拍攝于上世紀60年代,但即便是現(xiàn)代社會,這樣的故事依然每天都在發(fā)生
最近在看imdb top 250榜單上的電影,這部電影從片名上看其實不太吸引我——公寓?公寓能有什么好故事?喜???喜劇能有什么深度?更何況這是一部1960年的黑白電影了,我今天看這部電影只是因為我的優(yōu)酷會員到期了,而優(yōu)酷不準我緩存這部電影。所以在觀影前我是沒有什么期待的。
但這部電影還是教育了我一番——小伙子,不要以名取片。
故事其實很簡單,一個大學畢業(yè)的年輕人C. C. Baxter,是紐約一家大公司的普通職員,但他和許多經理都有交集——經理們要借他的公寓和情人幽會,作為回報,給予他晉升的機會
“桃色公寓”觀影啟蒙——比利·懷爾德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35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