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向庫爾斯克號上的死難者默哀。
往生者往往不能說話,活著的人為了各自的立場肆意地把他們的故事搽脂抹粉,迎合某種特定口味人群的愛好,正如前人所講的,歷史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二
俄國人的災難片,西歐人來拍。難怪在觀影的時候有一點不協(xié)和,一群俄國水兵講的是一嘴的英語,這個場面確實有違和感。雖然是文藝片,不是記錄片,但既然是根據(jù)真實事件改編的,似乎要尊重下歷史比較好。
也許是我比較較真,光這個語言,就讓我楞神了半天,還專門查了一個這本電影到底是哪國出品的,結(jié)果是果不其然
當年在新聞上看到這一悲劇事件時,還沒有什么直觀感受。如今快20年過去了,已為人父的本汪再回過頭來看潛艇上的一百多位犧牲的官兵,才對那種家中妻兒絕望的心情和軍方腐朽思想的頑固,有了共鳴……
莫名其妙的140字限制,非要湊齊足夠的字數(shù)才能發(fā)表。有意思嗎?莫名其妙的140字限制,非要湊齊足夠的字數(shù)才能發(fā)表。有意思嗎?莫名其妙的140字限制,非要湊齊足夠的字數(shù)才能發(fā)表。有意思嗎?
“庫爾斯克”邁克爾·恩奎斯特領演,又一部黑蘇大戲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21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