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卻原著不談,電影《白鹿原》究竟講了什么?聽聞很多人出場后搖頭嘆息:“光看田小娥出風頭了”。我暗暗羨慕王全安愛妻之情,早作好了看“一個女人攪亂一堆男人”的心理準備。誰知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看完后發(fā)現(xiàn)渾不是那么一回事兒。
電影開場將近三十分鐘,這妖媚女人才在轎中驚鴻一現(xiàn),粉墨登場,而在影片結(jié)束前二十分鐘她已一命歸西,掐指一算,其銀幕時間不過百來分鐘,實在難稱貫穿全片。而即使在這百來分鐘劇情內(nèi),她的影響力也著實有限,砸祠堂風波、燒麥反抗軍閥、國共勢力的來回拉鋸,這種種波瀾壯闊,哪一次不是男兒們站在風口浪尖,她在后邊遠遠觀望,偶爾帶著興奮搞點小破壞。你看兆鵬給黑娃“普及”共產(chǎn)知識、子霖設(shè)計拆散白家父子、黑娃事變后逃亡等橋段里,她始終被甩在一個典型的不被重視、也無力掌握局面的從屬位置。
那她干了什么呢:燒個面、打個酒、抽個煙、哭哭啼啼、被侵犯、被鞭打……在亮相的大部分時間里,她個不折不扣的附屬品、犧牲品,不要說接近《杰克?布朗》中一個蛇蝎女用心機玩轉(zhuǎn)群男、撐起一臺戲的水平
如果你問我是否讀過《白鹿原》?我實在很為難。首先說呢,我對故事情節(jié)真的一無所知;但其次呢,我又對書里的性描寫了如指掌。本書問世時,我剛進入青春期,書店架子上無意抽下,一開卷就被連串的猛料給勾了魂。那天中午,我連午飯都沒吃,用一如掃黃辦的犀利眼神,把這本書翻了兩個小時。后來,每當我心靈空虛時,就會到書店翻翻這本書,因為有了它,逛書店就跟逛窯子一樣。
回憶這段往事,不為分享個人的閱讀偏好,而是想探討性描寫對于本書的意義。陳忠實說,他把握性描寫的原則是“不作誘餌”。我覺得這話言不由衷。
本書一上來就是白嘉軒和六個女人的OOXX,而經(jīng)過我N遍揣摩,這些文字除了可作AV劇本,既沒什么藝術(shù)價值,對情節(jié)也無太大推動作用(那不過是六個上來就領(lǐng)便當?shù)凝執(zhí)缀貌??)?br>但這些無聊筆墨對本書的命運影響巨大,如果沒有這些,本書還會熱銷嗎?——獲茅獎的作品多了去,賣得動又有幾本?還會有人去關(guān)注所謂的民族史詩嗎?——史詩多了去,沒人關(guān)注就只是“死尸”。
類似的精明并不少見。黃易的《尋秦記》一開始也把項少龍寫得像種馬
*
一場黑夜中雄雄燃燒的大火把影片帶入了第一個高潮:很快竄成的火蛇迅速連成一塊迅速地吞嗤了整片豐收的麥田。當金黃的火焰竄高,和他們?nèi)齻€臉上抑制不住的興奮表情,相互映襯時,當這種預(yù)示著頑強生命力和反抗精神的畫面緊跟著在彌漫的煙霧中帶著槍聲的追趕與逃跑,令人不由自主的聯(lián)想:這片帶有毀滅性的火是不是預(yù)示著某種重生和希望?可是,這畢竟只是陜北平原中一個經(jīng)歷了從清朝滅亡到民國動亂軍閥割據(jù),再到抗日戰(zhàn)爭這樣漫長的動亂時期千千萬萬個普通村莊的其中一個。白鹿原,他本身的命運也只能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歷史語境中演化著自己的故事。而在白鹿原里的每一個人也難以逃脫歷史的影響,他們最終的結(jié)局在這個充滿了戰(zhàn)爭和變數(shù)的環(huán)境里不再是命運的主導(dǎo)者,不再是置身事外的看客,而是演化成每一個歷史事件的參與者,而在影片中形成的每一個矛盾、變化和對抗也都逃不過歷史的這張大網(wǎng)。
**
我始終認為導(dǎo)演是想表現(xiàn)在特殊的歷史洪流中,一個村莊
這樣的文學作品中的人物是活得,他們像真有生命一樣的按照自己的生活曲線活在了另一個空間,仿佛不受作者支配,自控的活在作品里。
就知道不可能拍完,還較真什么完整性。早就知道不可能情色,還叫嚷什么刪減。除了這些你就不能看點別的內(nèi)容嗎?
白鹿原:一部失望的三級片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8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