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線下觀影vol.1
#《俄狄浦斯王》帕索里尼
不知道為何,觀看這部4k修復(fù)電影的時候總是會想起《天道》,人在社會生活中無法背離文化屬性的宿命感,俄狄浦斯從自我意識發(fā)展以來收到了三次重創(chuàng):一是血緣,他被同齡人喚作野種;二是神諭,他被女巫算出暴行;三是依戀,他被母親拋棄。盡管三岔口弒父和母親(妻子)自縊是全片他情緒異常高漲的兩處,在我看來不能被實際行為著道,對凌辱的反殺讓他完成了對尊嚴的捍衛(wèi),對愛母的自戕雙眼讓他完成了對自我的重構(gòu)。
找到這部片子是因為黑格爾在講倫理與法制章節(jié)中多次引用其為材料進行分析。本部片子只是俄狄浦斯悲劇中的一個段落,后面的安提戈涅才的故事更與倫理法律貼近的。
俄狄浦斯生下來便被的親生父母遺棄,其親生父母還交代丟棄他的人殺死他。幸好那人憐憫心起而沒有動手。應(yīng)該說他父母的遺棄是悲劇發(fā)生的起點。
作為親生父母,只是按照自然的生理規(guī)律把他帶到世間,而給予他知識和靈魂的應(yīng)該是他的養(yǎng)父母。如果按照中國的說法,子不教父之過,那么養(yǎng)父母對其教育不力應(yīng)該承擔(dān)更大的責(zé)任。
在上面兩點的前提下,作為悲劇的主角俄狄浦斯,原本可以對后面所發(fā)生一切事情不予負責(zé)。但作為一個成人,他必須為自己的無知和性格缺陷承擔(dān)責(zé)任。他的無知體現(xiàn)在,在每一個面臨選擇的的十字路口,不是依靠自身的知識把握命運,而是像陀螺一樣轉(zhuǎn)圈來隨機做選擇。他的性格缺陷在于他在成長的過程中過于相信武力,變得好斗。
然而到這里僅僅是故事的表層分析,更深層的價值在于悲劇的寓意。神作為先知,先行點破了他的命運,這種宿命論本身也改變了他的人生…
電影末尾是否是說
1.無法擺脫和化解的痛苦,永生永世。
2.憤怒自怨自艾怨恨的俄狄浦斯,卻有一個對生活充滿熱愛的天使的陪伴。和天使游蕩世間,感受到他的快樂和肆意,自己掙扎于泥沼,每每只會感到不堪和自己的污穢,怒斥著叫喊著他的名字,不就是一個怨歹的形象嗎。糾纏著圣潔的天使,靠著他的光亮殘喘。直到最后選擇一切歸一,選擇結(jié)束。是對自己的表達嗎
是否代表帕索里尼的自我流放,眷戀,痛苦,糾纏,感激?
俄狄浦斯王:演技炸裂劇情片 帕索里尼的古希臘命運悲劇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73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