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Waldo?
電子形象:
藍色,熊性(OR “big ball blue bear bollocks”, according to Jamie)
角色定位:
一檔兒童教育類節(jié)目主持人, 廣受cool kids歡迎,后老少通吃,開始在各類talk show 露臉
幕后人物:
Jamie,33歲,喜劇演員,單身,輕度抑郁
Waldo如何一炮而紅?
英國大選在即,丑聞頻出,各黨派人士紛紛亮相媒體,爭取民意。前文化部長,保守黨的Mr Monroe來上Waldo的兒童教育節(jié)目,在回答什么是Politician的問題時,被Waldo羞辱一番,就此結下了恩怨。
Mr.Monroe在媒體上發(fā)表對Waldo的抗議,媒體借此契機,為Waldo造勢,如創(chuàng)作Waldo app,Waldo pilot, 并且通過多次當街羞辱Mr Monroe,贏取關注,尤其是年輕人的關注。老板Jack(兩桿大煙槍的痞子風姿猶存)更是趁熱打鐵,產生了讓Waldo參選的念頭。Jamie最初表示抗議,但奈何不了瘋狂的老板,只得參加。
與此同時,Jamie認識了年輕的工黨候選人Gwendolyn Harris,互生好感。一夜風流過后,開心的Jamie想與Harris進一步交往,Harris卻由于受到了同事的警告,決意暫時與Jamie保持距離
1:當所有的殘忍被冠以正義,會不會看客才是真正的罪犯?
片子前半部分讓我最觸目驚心的一個鏡頭:司機露出真面目后,想要拿電鉆鉆開toni的背部,toni對著那些永遠拿著智能手機的voyeur們說:"Im a human being".
失憶、求助、被追殺、呼救.....所有動作都在voyeur的智能手機中變得機械化,一開始我只猜到他們是被信號干擾成無法思考的催眠人并且深信不疑,直到拉開帷幕,toni被綁在椅子上,那些觀眾鼓掌、歡呼,絲毫沒有之前拍攝toni時候動作那般生硬,事實上,他們也確實是在正常不過的人,有思想,還有“正義感”,他們振振有詞要在這場show中讓toni感同身受被害小女孩的痛苦。
一個罪犯的罪孽怎樣才能被消除?像toni這樣被折磨,被欺騙,求生不能求死不得,還不夠嗎?從頭到尾toni的哭泣和慘叫還不能證明嗎?原以為她會被燒死,也就徹底扯平了,結局卻是一次次無助悲慘的輪回,不禁回想起《致命魔術》中的酷哥看著自己的復制人一具具淹死的尸體那種不寒而栗。
最諷刺的是那個劇場的名字,白熊正義公園,voyeur們的消遣場所
看完Be Right Back略微汗顏,至少寫過這方面論文的我肯定不會犯和女主同樣的錯誤:
社交網絡上呈現(xiàn)的人格,怎么可能是你希望觸碰的那個真實的他?
Self-disclosure on social media在國外傳媒界已經是研究得極熱的一個話題。如果生搬硬套戈夫曼的戲劇理論,那就是社交網絡為自我呈現(xiàn)(表演)提供了一個更加便捷的平臺。在“網絡化的個人”(networked individuals)時代,時空錯亂的人際交往模式改變了個人自我傳播的策略。獲得賦權的人們有選擇性地在社交網絡上呈現(xiàn)自己想要別人看到的模樣,個體在網絡上處處有跡可循,對,正像《黑鏡》第一部的第三話標題:你和你的全部歷史。但你和你的全部歷史和活生生的你完全不同。
很少有人會認為自己在社交網絡上呈現(xiàn)的是100%的自己。我們可能避免使用慣用的臟字,我們可能發(fā)一些惡意賣萌的照片,這一切只是為了獲得關注與好感,這樣的自己,其實是碎片和虛偽的自己,是幻影和謊言,堆積而成的人格如果具現(xiàn)化為實體融入真實生活,正如劇中展示,注定是一場大大的悲劇。
全片最觸動的我的
這段時間,微博上最熱門的新聞之一,絕對是老羅的錘子手機。這個將他人嘲諷了一輩子的男人,這個將iphone和國產手機都視為“下品”的男人,這個戲謔為喬布斯在中國唯一傳人的男人,我不知道當他放話要做手機時,有多少人是抱著幸災樂禍看好戲的姿態(tài),來看待的,至少,我是這樣!3月27號晚發(fā)布會后,有網友調侃他:“開始以為老羅要做手機,后來以為他要做系統(tǒng),手機發(fā)布了,才曉得只是做了款手機主題而已,還是copy了魅族的圖標,wp的界面風格.......簡直是丑的驚世駭俗!”如此種種,不知道老羅看了會作何感想。盡管他試圖做出一款劃時代的完美手機,但是從微博上滿屏的歡樂吐槽來看,我無法預知這款手機日后的市場情況,但是他想要的“劃時代”創(chuàng)新,卻應該是不會被受眾買單認可的。手機發(fā)明的初衷,是為了方便人們的溝通與交流。雖然后來技術愈發(fā)醇熟,出現(xiàn)過諸如“音樂手機”、“拍照手機”等新鮮玩意,但直到蘋果手機的出現(xiàn),才改變了手機市場的整個營銷模式,甚至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這才是劃時代的產品應該具有的基本特征
高級充氣娃娃顯然是個beta版
那么正式release版呢?
不需要模擬,而是直接保存“意志”,然后下載到娃娃里。這才是最終解決方案么。
最終像柯南劇場版《貝克街的亡靈》里的那個少年那樣
把精神意志移植到系統(tǒng)里了,活在計算機里。
如充氣娃娃說的,i‘m in the cloud,完全沒錯啊,死了住在天堂嘛
好了,死后,你的意識被存在“云”里,下載到一個娃娃里,于是你又活了。
現(xiàn)在的云儲存的是你的照片 文件 email 收藏夾 社交信息 聯(lián)系人數(shù)據(jù)blabla
將來的云是黑鏡里的云,還能根據(jù)你的社交數(shù)據(jù)推測你的思考行動的方式
云的終極版,儲存的就是思考行動的方式,即是意志。
佛教怎么說的?
死了靈魂上天,然后孟婆湯把你格式化下刪除前世data,再投胎到一個新的娃娃里,循環(huán)往復。
你要是作惡,系統(tǒng)bug太多,就不給你機會刷人,來世拷貝到豬狗(笑)
繩命到底是個甚?
------胡言亂語的分割線---------
上帝或者女媧發(fā)明出能自己生產自己的高級充氣娃娃后,原來的充氣娃娃生產線就廢棄了。
他們所要做的就是讓充氣娃娃自我繁殖,并給它們恢復數(shù)據(jù)。
《black mirror》第二季終于播出了,朋友在微博上給我留言說看之前要做好心理準備,否則看著很難受。其實做不做心理準備都無關緊要,只是有些人覺得劇中的人物很像自己罷了。
在第一集中,女主人公失去了丈夫,她通過科技手段創(chuàng)造了一個和她丈夫一模一樣的“人”。盡管這個“人”幾乎能模仿她丈夫的動作,聲音等等一切,但終究模仿不了思想,也許這就是人永遠無法完全被機器取代的原因??萍冀o那些渴望重生親人的人帶來的只能是更深的痛苦,你知道他不是他,卻還要說服自己相信他是他,同時他的一些不同于他的想法會讓你覺得這是對他的一種侮辱,如果他在天國看到這一切,又該作何感想呢?劇中女主人公站在懸崖上對著遠處撕心裂肺的喊出的那聲“NO”中包含了太多的含義,是的,他是一個糟糕的人,沉迷社交網絡,與她缺少契合于溝通,床上功夫也不可恭維,但正是他的不完美帶給了她一個完整的人,一份完整的記憶與思念,一顰一笑,真實的觸感,真實的喜怒,真實的陪伴,這些,又怎樣可以復制呢?
導演說他不希望看到第二季中的故事變成現(xiàn)實
《黑鏡 第二季》經典!Waldo: 殺戮權貴亦殺戮民眾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2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