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訊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斯德哥爾摩法審訊
抓捕的人,審訊的人,上頭的人,我只是其中一環(huán)節(jié),我也不想整你,是不得不,責(zé)任都在上頭;
抓捕你的人,以及其他審訊者都很殘暴邪惡,我不認同他們,但我也被監(jiān)視,我無能為力,不能阻止他們;
我心是善良的,也相信你可能是無辜的,但審訊要求我這樣;
其他囚犯被邪惡審訊者殘酷對待,哀嚎、慘叫,囚犯們都說只有你值得信任只有你是好人;
第二部分:意志崩潰法
斯德哥爾摩法本來很奏效的,可是卻被不了了之結(jié)束,變成意志崩潰法的一部分手段。
如何在兩小時的現(xiàn)實時間內(nèi)讓觀眾感到過了很久,就像警察一直想讓作家感受的那樣。最重要的,是讓觀眾丟失時間感。影片處理時間的方式,最主要的是通過“分段”。通過黑幕+淡入淡出的方式過渡場景,通過不同折磨方式之間的時間隔斷,讓觀眾感到兩場戲之間的時間間隔。但就觀影效果來看,影片的時間處理效果并不好,給觀眾的感覺不是如一層層夢境一般,而是一種好像導(dǎo)演自己都沒理清楚的感覺。
另一個方面,是角色的動作邏輯不清。舉例來說,當(dāng)我們從頭到尾看到警察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去探測“真相”
與無界的意識相比,語言和實物,其載體形式有限,但卻包含著無盡的可聯(lián)想意味。一個亟需鞏固政權(quán)的政府,同一位自卑卻迫切需要建立自我意識的人,自然會草木皆兵,戰(zhàn)戰(zhàn)兢兢又強撐無畏。我國古典名著《紅樓夢》中描寫,賈母的親外孫女林黛玉七歲,初入榮國府,也是“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 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恥笑了他去”。也是7歲本該天真無邪的年紀(jì),但我們從來只贊林自小冰雪聰明,卻未談此與同齡孩童之反差的不端。
影片《closet land》受益于兩位優(yōu)秀演員的演繹,迸發(fā)出了各種讓人應(yīng)接不暇的沖突:這位秘密審訊的警察,是正是邪?他一人分飾三角,在兒童作家面前從多個角度去擊潰其心理防線,在偶爾幾個鏡頭中,我們似乎看到了他眼中的稍縱即逝的善,和面對不屈意志的疲憊與敬意;但這一切又不過是為了套出作家的內(nèi)心秘密。
而那位優(yōu)雅冷靜的女兒童作家,導(dǎo)演似乎也有意讓觀眾被她的各種肢體語言所誤導(dǎo)。最初的頗為冷靜,到對某些問題的堅持避而不談,其中穿插著的動畫形象,比如頻頻出現(xiàn)的會飛的貓,也是一副頗有些突兀和猙獰的造型。
我…
政治驚悚片,政治恐怖片,與1984異曲同工。
兒童文學(xué)女作家深夜遭綁架,名曰逮捕。尚未發(fā)表的小說《櫥柜之國》涉嫌反政府(這個罪名本身是荒謬的。政府是靠收稅維持以承擔(dān)管理社會服務(wù)納稅人責(zé)任的機構(gòu),理應(yīng)受到監(jiān)督、批評乃至“反對”?!胺凑辈粌H非罪,甚至可以說是納稅人的固有權(quán)利)。你可以說這是莫須有,但解讀權(quán)在人家手里,白紙黑字,百口莫辯。作家的職業(yè)是寫作。然而,寫作即思考,思考就是罪?!澳惚淮兜竭@里是因為你持不同意見,你屬于思考太多的那一類人
91年的老電影,全片1小時30分鐘,兩個人,兩張椅子,一張桌子,一個房間。咋一看還以為是五十度灰或者是房間之類的電影,但隨著電影的落幕,我認為實則是奧威爾的《1984》的翻版。女主,兒童故事作家,應(yīng)被秘密警察一口咬定所寫的故事中對兒童有煽動反政府的嫌疑,被抓去審問。男主,秘密警察,用盡一切辦法審問女主,甚至反復(fù)揭女主心里的傷疤,利用她的童年的陰影,讓她承認這個莫須有的罪名。片中,女主代表的是極致的善,男主代表的是極致的惡。最終女主不愿屈服于罪惡的政府,最終走向死亡。
因為是AR的,所以堅持看完了
叛國作家:暴力/非暴力 合作/不合作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97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