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拍鬼片,最后都是難得見鬼的。這部片也是一樣,而且從一開頭就有敘述說:“……其實就是迷信”。所以呢,這部片中完全沒有鬼,但由于敘述地點是殯儀館,影片前段的格調(diào)、配樂都是比較陰森的,有一點點小恐怖。影片敘述方式有點像另一部港澳片《歲月神偷》,以第一人稱描寫主角牛小波的成長經(jīng)歷,其中又不乏一些喜劇元素。但由于這個故事的背景和場所,它又有了一些悲劇色彩。
片子中的牛小波的兒時被雷劈了下,從此不能笑。但叫人哭笑不得的是,演牛小波的人是包貝爾,這個天生具有喜劇因子的男人。所以,本片中的牛小波雖然不會笑,但怎么看都是笑感十足。片中,牛小波的母親臨終說,希望小波能找到一個好的伴侶,然后一命嗚呼。至此牛小波成為一個只有舅舅作為親人的孤兒,并跟隨舅舅去了殯儀館工作。此時影片拉開序幕。
殯儀館中,牛小波有一段“很冷的愛情”,并在舅舅的培養(yǎng)下,漸漸融入了殯儀館的工作中,也懂得了殯儀館工作的意義和艱辛。雖然前段影片因為小波的膽小變得有點恐怖
一開始看到這個題目,我以為是泰囧之類的搞笑片??戳碎_頭,原來是恐怖片;到了中間,變成了愛情片;到了最后,就是劇情片。電影雖然是由幾個破碎的故事組成,卻仍有一個明確的主線,就是一個入殮師的成長。從少時被雷擊失去笑的能力,母親去世離開鄉(xiāng)土,到初入殯儀館莽撞的少年,愛情尚未開始就結束,陰差陽錯恢復笑的能力,到最后送走舅舅。一個入殮師經(jīng)歷了生離死別,才能真正成長。小白的故事過于牽強,讓人一開始都以為這是美好的姻緣,這個故事結束得太早,也行是映射著大部分入殮師都很難碰到佳人??偟膩碚f,電影的主題還是充滿著正能量的,正如牛小波舅舅反復告訴牛小波的那句話,“當送走一個親人和朋友的時候,不要哭,因為如果逝者有靈的話,心里會太過牽掛,不知道該走還是該留?!?,讓活著的人不再悲傷,就是入殮師工作的意義。
過年前突然睇到<<臨終囧事>>有得放映, 離奇.
新年就到, “大過年的”, 新精頭, 新年流流, 上一部叫臨終嘅, 貪好意頭咩....好鬼囧.....
唔係要怪監(jiān)制或老細, 但點解內(nèi)地上映個陣爭唔到係影藝戲院同步上啊, 凈係放幾場都得掛?
幕後有人在囧途的制作人文雋監(jiān)制, 葉偉民策劃, 資深港導錢江漢, 但在香港卻等到內(nèi)地早落嗮畫了先有得上, 確是好悲哀…
搞到嗰日2014年1月26號咁尷尬, 講殯儀館嘅, 應景得滯, 文生解畫為出DVD而放, 不敢期望多少少人看, 沒人肯出廣告費??
誠意溫情小品嚟噶, 就住殯儀業(yè)講下人情世故啫, 何必慣性自我排斥, 驚死香港地無人看, 不肯俾多少少錢賣賣廣告......
搵到詹瑞文先生, 馮淬帆老前輩, 靚女文詠珊小姐, 呢幾位係獅子山下加太平山頂點都有粉絲掛, 係文藝大報明報賣幾日廣告, 我真唔信無人去睇. 票房點都多過廣告費 (悲觀D咁講-樂觀嘅話多好多), 拍影藝老細心口, 請佢地分帳收少d, 放多幾場……
我認為這是一部很不錯的電影,不是常規(guī)的那種恐怖片,而是恐怖中帶點喜劇,喜劇中又穿插著恐怖,節(jié)奏也是一張一合的,不是全程緊湊,也不是全程放松,反而是恰到好處。殯儀這在中國人的眼中不是特別光鮮的工作,大多數(shù)人都會不自覺感到晦氣,而劇中小波的舅舅,因為一時的愧疚,卻花了一生來彌補,甚至都無暇顧及自己的個人情感生活,哪怕最后得了癌癥,也一心為自己的唯一親人將來的生活安排著。
生命其實格外短暫,沒有人會一直在原地等你,想做什么就馬上去做,別等到之后才追悔莫及。
『臨終囧事』暖意漸起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9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