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窺性的視角,不安的晃動和銜接,原始部落的音樂有種接近大地心跳的頻率和震動。
片中有個段落是兩輛汽車在沙漠上追逐,車輪卷起的煙塵里好像是自然法則下弱肉強食的爭奪和獵殺。
導演試圖用強烈的反差暗示資本的副產物正將其血淋淋的觸手伸向文明的蠻荒地帶,然而人性的陰暗與貪婪正肆無忌憚地吞噬最接近自然的鮮活生命。
我們已無法用形式的優(yōu)雅與否來評判文明的功過,溫柔與脆弱也不得不通過偏執(zhí)與癲狂來揭示數據與權力遮蓋下的殘酷真相。
我看的是電影。
說實話,除了美麗的非洲大陸,實在想不起還對哪些細節(jié)記憶深刻。好吧,我承認我關注的焦點是費恩斯的演出。
最近對這種電影有些排斥。例如《這個殺手不太冷》,其實整個是一商業(yè)片,我不明白為什么會被吹捧到那種程度。飄忽的浪漫主義情節(jié)?沒有說服力的邏輯?怎么讓我去相信一個殺手為了一個陌生的小女孩丟命;一個風度翩翩的外交官在既揭露事實,又可以回國求生的條件下選擇了死亡。
死,對于一個人來說到底意味著什么?我討厭一部電影把“死”的色彩加上浪漫主義的光圈。為愛而死,為人道而死,為自由和人民的幸福而死?!對不起,我早已經不信了。我早已經過了看著董存瑞扛起炸藥包,高喊“為了新中國沖啊”而熱血沸騰的年紀了。那時候對于死的概念是多么模糊,就像是對兩性關系的了解一樣混沌。
這個世界終究是丑惡的,現實永遠都是那么僵硬,浪漫總是那么虛幻。我相信世上有著像苔莎這樣的女人,不太相信這個世上有像賈斯丁這樣的男人。據我觀察,女人永遠都是那么感性和沖動,男人是更加理性的動物。
沒有奇怪的說教,不是溫情默默的煽,在被震撼的那些瞬間我極力避免太激動。
關乎生命,愛情,種族和陰謀,我所看到最重的是生命,沒有絕望,沒有悲愴。因為,我至今無法真正的理解那些不擇手段的陰謀和癲狂的野心。
在不關注情節(jié)的時候,更像一部記錄片,肯尼亞人,膚色,步行,生而如此,艱難,惡劣。在關注情節(jié)的時候,你會看到真相,陰謀和野心,但那些肯尼亞人,他們無力抗爭,他們只想活著,卑微的。
我記得桑迪說,“他們死亡率那么高,就算我們不這樣做,他們也……”
我記得那個叫卡卡的男孩,行走幾十里路,來為死去的泰絲送一張卡片。
所有人看到女孩阿布,輕輕的跳下飛機,跟著奔跑,眼里滿是輕淡的不舍和不奢望,該都會哭起來。
這些都是片斷,感動也好,煽情也好,不要說在遙遠的非洲,就算是在我們的國家,都已經有那么多需要被救助的人,我們能做的微乎其微,大海一沙,甚至,也許你都還沒有能力或者沒有想過去幫助這些人,但你起碼會因此而更加尊重生命,就像尊重你自己一樣。
看完以后,突然想去領養(yǎng)一個非洲黑娃娃。
為男主和女主的大愛傾倒。苔絲的一句話我很感動——我因工作而存在。她那樣孜孜不倦地實現著為生民立命這一很多人只敢止于言語的理想。女主努力維護的是良心和正義。電影除了男女主角胸懷大愛的勇氣和擔當之外,除了他們之間浪漫而悲壯的相愛相守外,滿眼混亂的非洲及其土地上如草芥般被踐踏的生命更讓我驚愕,他們的苦難如此直觀地跳躍在熒幕上,觀者應該無不感到痛心和慚愧吧!
【不朽的園丁】感動!LIVE AID 拯救生命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0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