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許不一樣的小津,電影中有一點驚喜,當然長鏡頭、固定鏡頭、仰角拍攝什么的風格是不變的,變的是小津討論問題的選題,生與死、工薪階層、婚姻問題等……同事的死亡、同事的老婆懷孕、自己孩子的夭折,這些生命的孕育與死亡是主角面對的現(xiàn)實,熱忱的同事希望生卻不得不面對生命的完結,而有了寶寶卻因為生活的拮據(jù)而無力承擔……這引出了敘事的另一主體,工薪階層的可悲,正如男主角與兩位舊事友人就醒后的對話,私營業(yè)主壓力大但是是自己的買賣,而男主角看似是白領,其實朝不保夕,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然而這只存在于理論上,這是多么殘酷的現(xiàn)實諷刺……于是,男主角將視線轉移到家庭,可孩子的夭折讓夫婦趨于離析,同事們間的友誼是一個慰藉,電影中同事們一起放歌、一起郊游,這是小津眼中逝去的美好,那種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其中男主角和金魚發(fā)生了婚外戀,電影對此沒有指責,而是把問題拋給了兩個女性,夫人的諒解、金魚的放棄,基于男主角的工作調(diào)動一切恢復了平靜,這是日本社會對婚外戀的一種態(tài)度,但是也是小津為代表的男權的意識,因為一切指責無涉男主角…
《早春》看完了。有點驚訝,難得的不是嫁女啊、父母去世這樣講家庭生活的影片,而是描寫上班族的。
小津安二郎自己對電影是這么總結的,“這是我很久沒拍的上班族電影,想描寫上班族的生活。大學畢業(yè)初出社會時的喜悅,就業(yè)時的希望漸漸消失,努力工作三十年后也沒有像樣的成就。我想從世代的變化來捕捉上班族的生活,拍出上班族的悲哀,這是我戰(zhàn)后作品中最長的一部,但我刻意避開戲劇性,重復堆積不怎么起眼的場景,看完以后卻能感受到上班族的悲哀。”
于是,在這部電影里,小津借各個角色刻畫了當時的情境
開頭就是一個個白上衣的上班族清早從各家走出,人流越聚越多,從四面八方涌向東京。東京站的通勤出站是34萬人,堪比一個縣城人口。
男主就是其中普通一員,結婚大概七年,孩子夭折后妻子還沒準備好,上班的地方悶熱難耐。期盼升職卻沒想到被派往邊遠山區(qū)。面對女同事的追求,不拒絕開始婚外情。
剛入職不久的新職員出了意外在家養(yǎng)病半年,嘴里說著能在公司上班真好啊我畢業(yè)旅行來到東京就喜歡這里了。旁邊轉職的前職員說,還不知道公司的殘酷就死去,他可能是最幸福的
之前一直非常喜歡小津的《我出生了,但……》以及《晚春》,本以為這部《早春》也是清雅地表現(xiàn)夫妻和朋友的關系,但是此次小津將家庭的矛盾穿插于公司墮落之中,工資與小孩出生率成了正比,這似乎就是戰(zhàn)后壟斷資本主義統(tǒng)治下工薪階級的非暴力不合作。正如劇中人人都知道的道理“這是一個很久以前的故事了,但是人還是一樣的人”,盡管世界的存在正在朝著不被看好的方向滑落,但是小津所提倡的人的主觀能動性還是可以有所作為,去改變一點這個世界的。至少能放慢點滑落的速度。
ps 劇中兩次出現(xiàn)了久遠的故事與不變的人性,是作為反例,但在我看來,小津恰恰反用了劇中的意義,人還是一樣的人,只要有改變的心是不怕遲的,正如那列火車,明天就可以到東京,預示著日本的發(fā)展也是可以那么飛速的,但是夫妻倆決定還是要好好過完小山村的兩三年時光,那是最好的時光,那是還可以有心情懷念舊時光的地方,不知導演是否也在輕聲呢喃,日本的步伐再等等。這樣,電影便有了超越時代的意義。
早春:暴贊!苦澀中的卑微,罪行里的輕浮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42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