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電影會讓我一直惦記著呢,當然有很多,但這部埃曼諾·奧爾米的《工作》(又譯《年輕人的煩惱》《謀職記》1961)對于我卻是非同一般的念叨。十幾年前,我反復拉片,至少三遍后,我便開始邊看邊記錄,慢慢完成了這部電影的情景劇本。那幾年雖然我記錄了諸多影片,但對于這部影片的感覺,絕對是讓我愉快的,貼心的。
小伙多米尼克瘦小,甚至孱弱。他不諳世事,略微羞澀,絕對的順從,常瞪著一雙無辜的眼睛。亦步亦趨,乃是他這樣年輕人所必經的現(xiàn)實路徑。相映照的,便是那八個中老年職員僵硬呆板的工作場景
工作,很多時候是校園生活的延續(xù),同時也是毀滅。
絕大多數(shù)的企業(yè)單位都延續(xù)了學校的條條框框,固定的時間,固定的地點,以前被成績壓迫,現(xiàn)在被業(yè)績壓迫。
同時,校園的純真又被毀滅地幾乎一干二凈。身邊的人不再是下課也一起玩耍的同學,而是下班就各走各路的同事,真心的朋友越來越難交。以前討厭一個同學遠離即可,后來討厭一個同事,卻會因為工作不得不繼續(xù)與其交流。
類似這樣的情況,有人1961年就拍成了電影。埃曼諾·奧爾米用樸實紀錄的風格打造出一部《工作》
20世紀50年代,意大利新現(xiàn)實主義電影逐漸衰敗。而20世紀60年代卻是意大利電影的黃金年代,1960年是條分水嶺,這一年有四位大師的電影公映,分別是安東尼奧尼執(zhí)導的《奇遇》,德西卡執(zhí)導的《烽火母女淚》,費里尼執(zhí)導的《甜蜜生活》,維斯康蒂的《洛可兄弟》。 埃曼諾·奧爾米則在1961年交出一份樸實自然的作品,它雖不及前輩們背負傳統(tǒng)創(chuàng)下的革新,但在寫實主義下依舊能看出他對社會動蕩下底層的處境關懷。
《工作》讓我想起同樣是寫實風格的達內兄弟執(zhí)導作《羅塞塔》
那個時候,正是意大利經濟迅猛發(fā)展的時刻。
那個年代的年輕人現(xiàn)在正享受著醫(yī)療等各種福利,在意大利全境養(yǎng)老。
沒辦法,都是這么過來的。這就是人生!
(未完待續(xù))
A humanist masterpiece. The film is certainly against the dehumanizing aspects of corporate life, but one hesitates to call it a "protest" movie, like some of Chaplin's repertoire. There is no expressed anger, but what I see as a reasonable, controlled indignation, made poignant by sympathy and sensibility.
Olmi's films never disappoint. His technical background gives him fine eyes for the subtlety of light and shadow in black/white cinematography. His two best-known works, "Il Posto" and "Il Fidanzati", are the epitomes of B/W accomplishment.
《工作》口碑經典!再見了,小女孩!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54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