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沙盤上的戰(zhàn)爭來補,感覺一般
1.戰(zhàn)爭戲太少,政治戲比較多,一共24集,墨跡到第8集才到遵義會議
2.紅軍三大主力,只講了紅一,其他的都一筆帶過,紅二的烏蒙山回旋,橫掃滇西,賀老總智斗張國燾,紅四的決戰(zhàn)百丈關,紅25軍娃娃軍都非常精彩,這里面都沒提多少
3.巧渡金沙江,過六盤山,決戰(zhàn)吳起鎮(zhèn)(唯我彭大將軍)都一筆帶過,彝海結(jié)盟那一段全程普通話,完全沒有代入感,太遺憾了,還有暴打王家裂,也沒有拍出喜劇感。
優(yōu)點1:選角非常貼近人物,毛爺爺,周大大,朱總司令,子珍
在廣昌戰(zhàn)役中,紅軍的領導人帶領著戰(zhàn)士前往戰(zhàn)場廢墟去搜索還有沒有活著的戰(zhàn)士,嚴謹仔細,不錯過一個還有希望錯過的戰(zhàn)士,及時送去搶救,可以看出在任何關鍵時刻都應該對自己的隊友持有不拋棄不放棄的態(tài)度,他們是整個隊的戰(zhàn)斗力,只有對隊友持有不拋棄,不放棄的態(tài)度,隊伍的力量才會強大,勝利也會越來越近。 我們也應該有這樣的態(tài)度在遇到任何事情時,相互幫助,相互照應,相互的分享,是隊友的能力有所提升,只有每個隊友的能力強大了,這個對也將會是最優(yōu)秀的,我們要做最優(yōu)秀的隊伍,我們不拋棄
“這世上只有女人最偉大,把自己的一切,都給了別人”
東易旗前后:“一個好漢三個幫,我們在后面多幫幫”
--偌多戰(zhàn)場炮火轟來轟去,還不如人物的幾句臺詞有意思,但軍事和地形分析之類的劇本念多了也沒什么意思,
太祖東的心懷的確寬廣,幽默詼諧,思維大度灑脫,不拘一格,莫大格局都是為站在他的革命信仰乃至國家方向來考慮,其余人在他的光彩之下,都只能算“一個好漢三個幫”里面,在后面幫他的“三個們”,最接近出彩的還是只有一貫忍辱負重,令人實感敬佩的巧婦來
七律·長征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瑞金→突破敵四道防線→強渡烏江→占領遵義→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雪山→過草地→陜北吳起會師(1935年10月)→甘肅會寧會師(1936年10月9日)→寧夏西吉縣將臺堡會師(1936年10月22日
看完電視劇終于搞明白了這路線。簡簡單單得幾句話背后都是由無數(shù)人的鮮血和生命組成的,記得劇中的一個情節(jié)
我們說,長征是歷史紀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歷史上曾經(jīng)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嗎?十二個月光陰中間,天上每日幾十架飛機偵察轟炸,地下幾十萬大軍圍追堵截,路上遇著了說不盡的艱難險阻,我們卻開動了每人的兩只腳,長驅(qū)二萬余里,縱橫十一個省。請問歷史上曾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嗎?沒有,從來沒有的。長征又是宣言書。它向全世界宣告,紅軍是英雄好漢,帝國主義者和他們的走狗蔣介石等輩則是完全無用的
【拾遺拾憶】《長征(2001)》:分集劇情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88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