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朱:這是餅爺介紹我看的片子,一開始我以為這是“三德子”的又一部搞笑劇,但看到影片后面的時候,就發(fā)現本片要傳達的主旨遠遠比搞笑更有看點,記得有個學長報名了西部的支教,我們都很敬佩他,這樣一去便沒有了聯系,也許對執(zhí)教真正的奉獻并不是幾個月的執(zhí)著,也許是個考驗,一個對個人現代生活和貧苦生活鏈接的考驗,從地獄到天堂,我們很容易過渡,那么從天堂到地獄,不是一般人能平衡的了的。影片的最后,村長依舊用他慣用的招待方式重復了影片開頭的部分,許老師旁邊凳子上的鮮花,獻給的并不單單是某個人了。喜歡影片的拍攝手法,寫實,并且有沖擊力。
海報很漂亮。
但影片內容,從另一方面來看,
把現代年輕人的愛情觀弄的非常輕浮,經不住考驗。
把現代年輕人的生活觀弄的非常錯誤,吃不起任何苦。
我不信一個大男生在農村呆一個月都呆不下去,
又要偷雞,又要和女友分手。
明明知道學生艱苦,還要奢侈炫耀。
我想這只代表了中國一小部分,無能的男性。
至于許老師,
相信正是國內大部分有志女青年的代表,
欣賞佩服。
我相信一個人的生活價值不是享受,是為社會和他人做了多少貢獻。
PS:其實羅老師是深愛著許老師,
卻又不敢表達的吧,我心里是這么想。
悲劇
這個電影對農村教育和導演都是一出悲劇
對于農村的孩子,電影完全是個人主觀臆想的描述,假出了一種境界,而對于導演而言,我完全不知道這種表達有任何積極客觀的作用,沒有客觀的描述,就沒有客觀的表達
男女主角傻的不行了。對于地方特色完全沒有理解,而那個校長從頭到尾都很憋屈
我覺得這個電影很諷刺
即打擊了大學生的幼稚,有惡心了觀眾的感覺
爛片,之又見爛片
關鍵是好久沒見到爛的那么徹底了
在昨天支教團組織學生看了《天那邊》這部電影,影片為了營造一種無私的氛圍,有些刻意追求理想化了。在大學之前看過類似的電影,比如《一個都不能少》、《志愿者》等電影。論藝術性不如《一個都不能少》,比現實不如《志愿者》??赐炅恕短炷沁叀芬廊槐袆恿?。不是為那些所謂的無私的付出,而是為了孩子。
看影片以前就想過關于教育的問題,跟朋友們也有談論過中國的教育,在這個教育的大工廠里,我們都是其中的一個不起眼的產品。我們參加支教是為什么?理想?實現人生價值?體驗生活?新奇?好玩?……我們參加支教的實際作用是什么?能給邊遠地區(qū)的孩子們帶去的去什么?
在龐大的教育腐敗面前,孩子們沒有午餐,有人做了“免費午餐”;校車不安全,老是出事,于是“平安校車”公益組織出來了。
在網上看到一組調查數據,國家用于教育、醫(yī)療的費用所占生產總值的比例:中國3.8%;印度19.7%;美國21.5%;日本23.3%。看到這組數據不知道作何感想。再窮不能窮教育,這一句口號喊了那么些年,越喊越響亮。我一路從南到北,看見我們的政府大樓…
內容很一般,結局很一般.
但是許老師的男朋友是真的很好玩
之所以推薦是因為我由衷贊揚去支教的支援者.盡管現在支教的目的也因為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優(yōu)惠政策以及工作的難找而發(fā)生變味的可能~~~
但是去的人還是很有勇氣的.
所以這個片子意義是很好的.]
但是太粗糙太簡單.
當作一次嘗試也不錯.
“天那邊”我所知道的支教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86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