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妹從一個擁抱中開始依戀起哥哥。
哥哥從一個旅客的身上觸碰到了夢想。
旅客繼續(xù)旅程,哥哥也繼續(xù)夢想著世界,把愛轉移到另一個人的身上。
妹妹以為只有他們兩個人的世界里,原來她只是角落里的小影子。
哥哥因為再次被戀人拋棄而自殺未遂,妹妹才明白,她和哥哥都應該有自己的生活。從此,她開朗了。
哥哥從沒去過夢想著的紐約,妹妹也沒有去過計劃已久的色盲島。
遠方,永遠留著了遠方。
臺灣小清新,看完其實讓人挺沒頭緒的,故事都是不完整的,所以才余香回味吧。
《帶我去遠方》,看這部戲的原因是那個休學的臺灣女生說這部戲的拍攝地點是她老家,而那個所謂的南太平洋的小島也確實存在,而她的一個弟弟,就是這種色盲癥的先天病童。臺灣女生說:『我從來都不覺得弟弟有病耶,他看到的世界跟我們看到的或者有些不一樣,但是,還是同一個世界不是嗎?』,因為這句話我去看了這部電影,而且這部戲剛好能照應之前關于夢想的話題----如何實現(xiàn)夢想。
如果遠行是所有人類的夢想,那么無論你是怎樣的人,你都值得這一次又一次的遠行。先天色盲又如何,同志又如何,還不都是人一個,為什么有些人可以踏上那個汽艇突突地駛向海的中心,而有些人卻只能站在岸邊揮手大喊再見呢?跳上船,就像你決定愛上遠行一樣堅決而無悔。只有船才能帶你去遠方,任何人任何書任何方向都不可以。行動力有時候強大得能撬動地球,行動力卻有時候渺小得不如幾塊黑炭,『去追回來啊笨蛋』,色盲妹妹終于踏上了她自己的旅程,而無法掙脫那遲疑步伐的哥哥依然還躺在床上等待蘇醒的力量,這部不溫不火的電影其實是一場很強烈的關于離開還是留下的辯論…
一部臺灣文藝片、以一種平淡的風格展現(xiàn)了小島上煩惱著的人們、蘑菇頭阿桂、拾荒的傻爸爸、迷信的鄉(xiāng)下奶奶、愛與她踏單車和說笑的同性戀哥哥
臺灣文藝片,還能有多純。除去藍天白云,電線桿和腳踏車,寶島的風光之外,你還能看出點什么。電影有自己氣息,覺得電影好看,那是你和它的氣息相同。人的氣息在不停的改變,所以有不同題材的片子。
一部電影用不著永遠都好看啦,倒是能在某個時期有觸動到一些人,也還不錯。就像美國電影,那就一直樂觀給人希望就好了,這樣也算是肩負著某一種使命。
你有要死守的秘密嗎?這個秘密會支撐著你去做什么事呢?它又會讓你付出怎樣的決心去面對人生的磕磕絆絆?
在沒有多少言語的世界里,阿桂和阿賢像是知己一般生活在一起,因為他們都有無法告知旁人并且要死守的秘密。
阿桂是色盲,阿賢是同志。
阿賢和阿桂說,在遙遠的地方有一座色盲島,上面住的都是色盲,他們和諧的生活在一起。而紐約則是阿賢的終極幻想,紐約是座包容的城市,那邊的同志可以活在陽光下,不需要遮遮掩掩。
影片用最冷靜的鏡頭刻畫了一座看似溫情的小島,而小島上的阿賢和阿桂則是相對孤獨的,他們守著彼此的秘密,尤其是阿桂。
阿桂五六歲的年紀時,影片中沒有人明確地說她是色盲,可嘲笑無處不在。這些漫不經心的嘲笑像是一劑劑孤獨的藥打進她心里,讓她和周邊的人漸漸遠離。而只有阿賢,讓她感到些許溫暖。
阿賢剛好處在青春的年紀,愛于他來說,是一場不可錯過的風雨。在邂逅來小島旅行的日本小哥后,擁抱溫存過后他還是熱情大方地說了再見。
可青春時的愛,有的可以過去,有的則過不去。
在談了很久的男友選擇和…
【帶我去遠方】曲折莫測的劇情片 還是關于愛情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81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