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一部尋根的紀錄片,在他們知根明譜的過程中,慢慢被挖掘出來的,是中國從二戰(zhàn)到改革開放那段敏感時期、那些被歷史涓涓細流沖刷至成為滄海一粟的哀與愁。想起夏達在《子不語》的后記中說:“老人就是一座圖書館”,的的確確,當我在教科書上學到這些,它們全只是字;當爺爺笑著指我弟說“我見到日本人的時候就像他那么小”、當奶奶嘆道:“那時候要養(yǎng)活幾個孩子,真的很辛苦”的時候
《客,從何處來》
到底還是央視的牛人多,最近的紀錄片《客從何處來》好評如潮,當下,拼的是零差評的實力。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歷史這個東西,不僅僅只是干巴的時間地點事件,最能體現(xiàn)歷史的還是人,特別是跟我們有著血緣關系的祖輩們,當時的歷史背景下,他們的生存壞境怎樣?又是如何為人處世?走進故事,才能走進人,通過人觸摸生命,感悟人性。
易中天家族與歷史命脈的緊密相容,祖輩命運的波折,和他們鮮明的個性,都會讓你在了解后,因為親切而深深的感動,會因為家族歷史的力量,重新定義自己的過去和未來,你的存在不是從出生開始……
阿丘外公外婆顛沛流離的生活軌跡,悲慘無奈的命運,讓我們和平年代的人,深感痛惜。歷史不是王侯將相的天下和爭斗,歷史就是普通人的生命軌跡……
這種追尋,不止探尋歷史,更是對人性的追問,會讓你也忍不住拷問自己,“我從哪里來?我的身上又有那些故事?我承載了怎樣的家族歷史?因為什么樣的因緣際會,我們走到了這里、走到了今天……”
當熱鬧的世俗文化,還在熱衷樹立草根明星、刻畫標準榜樣的…
“我從哪里來?我是誰?”這是一部尋根問祖的人文紀錄片,14年的紀錄片,通過幾位嘉賓對家族歷史的探尋,揭開某一段歷史,揭開那時的中國,他們何嘗不是很多人祖先的縮影,何嘗不是代很多人前去尋根?他們所追尋的家族歷史,與近代中國的命運緊密相連,家族記憶就是另一個角度的民族記憶呀!超有情懷的一部片子!
我的家族是有家譜的,前些年重修過的,是打印出來的厚厚一本,每家一本。我見過手寫的那一本,保存稱不上完好,卻可以追溯到兩百年前……我知道我的祖先是誰,我知道我的根在哪里,這就很好了……
轉發(fā)一篇文章: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720340/answer/338664157
2014年央視播出了一個紀錄片,叫做《客從何處來》,我看了有許多感觸。
其中易中天的那一集是這么開篇的,說1939年9月23年,易中天老家的上千名村民同一天死于日軍的屠殺之中,而那一天,只有他們那一族的人全部逃了出來。
節(jié)目組的編輯故意留了一個扣子給易中天,說,這次日軍戰(zhàn)役的指揮官岡村寧茨和您的爺爺有關系,但是有什么關系,沒有講。
易中天一整晚都在反復思索,睡不好覺,給了許多理由,說
S1. 易中天
1. 什么是悲劇,黑格爾說悲劇就是善的沖突。……全人類的文明史,就是在善的沖突這樣的一種二律背反中,悲劇性地向前走。
2. 明朝軍隊也曾在越南的國土上燒殺搶虐,無惡不作,甚至還焚書坑籍,破壞了越南的文明。多數(shù)的我們知道自己的受害者,卻不知道自己也曾是別人的災難。
3.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這句話我們聽過太多次,通過這一期節(jié)目,我有了那種仿佛觸摸到歷史之墻的最直接最真實的感受。歷史是一棵大樹,遠觀可見其盛綠繁茂,近觀才知,其盛綠繁茂,乃枝之繁茂,葉之盛綠所賜
客從何處來 第一季:匠心紀錄片,史詩般的紀錄片片 真實的生活,遠比文學創(chuàng)造更悲情一萬倍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75011.html